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之七: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社会性的发展
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是指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和其他人存在联系。0~8月龄的儿童开始通过看、尝、抓、够等来尝试自己能做什么,他们观察并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试着通过脚踢来移动玩具。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运用多个感官的活动,关注儿童取得的点滴进步,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及看到孩子表达时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
自我意识
2.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self regulation)是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小婴儿通过吸吮手指、抚摸毯子、握着玩具等进行自我安慰。他们吃饱时会吐出奶头或推开奶瓶,饿了会张嘴找奶头,他们用表情、姿势、声音等来告诉外界自己的“决定”。随着婴儿的长大,家长要给他们一些自我放松的机会,如允许他们吸吮手指或者自己去发现周围感兴趣的东西。帮助婴儿形成规律作息、玩耍等自我调节的模式。
3.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发展;独立做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婴儿在照镜子时冲着自己笑,或者去抱自己的手和脚,这都是他们认识自我的方式。家长了解了这些,通过给孩子提供照镜子、玩手脚的机会,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 自理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
利用身体的运动技能展示自我适应和自我调节的能力。8个月以内的婴儿会显示出自我安慰、自我喂养的迹象。他们经常用吸吮手指来安抚自己,开始自己拿奶瓶/杯子,尝试自己吃磨牙饼干等。这时,家长要注意保持自己和婴儿的手的清洁卫生。6个月添加辅食后通过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来提供给婴儿自我喂食的机会。当婴儿出现不良情绪时能及时识别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5. 与成人交往
与成人交往(adult interaction)是指注意年长的人,与他们交流并产生依赖。婴儿通过哭闹、手势或移动身体来引起成人注意或寻求帮助。他们会与人进行目光对视,并且对成人的行为做出回应。当成人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注意讲话者。当熟悉的成人出现时,婴儿会发出叫声并且手舞足蹈。当他们哭闹时,妈妈或养育人的声音能更容易使其平静下来。如果妈妈边哼唱边喂奶,当妈妈停止哼唱时,他也会停止吸吮。3~6个月的婴儿,在妈妈对他说话时,他也会发出“喔、啊”的声音。在3~4周婴儿会出现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开始有选择的社交性微笑。
当婴儿有需求时,家长要迅速反应并及时满足。特别是新生儿,家长要学会辨识新生儿哭声,进行按需哺乳。理解并回应婴儿在困、饿、累、疼、热、冷及过度刺激等情况下发出的不同哭声,不仅有利于婴儿与养育人之间依恋关系的建立,而且促进婴儿与其他成人之间关系的建立。
6. 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peer relation)是指注意到同龄人并且和他们产生联系,对他们感到喜爱。婴儿是怎么和同伴交往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双胞胎常常一个哭,另一个也跟着哭。当一个婴儿看到其他婴儿时,他们经常互相凝视,或者表现出兴奋甚至手舞足蹈;大点儿后还想伸手去摸人家的脸、头发或者够人家的玩具。我们都是通过观察别人来学习的,因此家长要多给婴儿提供与其他婴儿在一起和相互观察的机会,尤其是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婴儿。告诉他们这是谁,多大了,有什么特点等。
7. 社会智力
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mdike)1926年提出的,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强调区分人与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婴儿阶段会表现为对主要养育人总是更积极的回应:见到主要养育人时,他们经常会眼睛闪亮或伸手想要抱。在熟悉环境下他们更安静,对于陌生的环境他们常常盯着看、皱眉或者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