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框架构建
一、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大卫·李嘉图(1817)提出,其认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相等,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而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则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共同获益(韩民春和徐珊,2004)。在此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对其进行了补充,相继有H-O学说(Ohlin,1933;Leontief,1953)、马歇尔曲线分析(Marshall,1895)等。二战后,经济学家们更是从动态角度对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Posner,196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内生比较优势理论(Balassa,1978)等。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充实,对其应用也从最初的对外贸易发展到区域发展空间差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如林毅夫(200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产业升级战略,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才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之后以此视角分析产业升级途径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如高敬峰(2008)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间、产业内结构升级的关系;袁境(2012)以四川为例,从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这些研究中所涉及的产业升级调整多与土地再开发过程紧密相连,这为本章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
影响产业升级因素众多,经过大量实证研究,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地形因素(李楠楠等,2013)、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生产力空间分布(马利邦等,2011)、行政力量(杨上广等,2011)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村镇与城市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不同村镇发展受区位条件、行政力量、产业基础差异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本书通过比较优势视角,选取区位优势、行政优势、产业突破优势三个因素,分别探讨其对产业升级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影响(图4-1)。
(一)区位优势

图4-1 分析框架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有关区位优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区位理论,如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的工业区位论,其认为工业区位的选择是以寻求成本最小化为目的,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作用(韦伯,1997);其后,廖什提出市场区位论,以市场需求作为空间变量,将生产、运输成本与市场相结合,认为工业区位应选择在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市场区域(吉莲,2006);而克鲁格曼则提出新经济地理学,其主要的“核心边缘”模型演示了报酬递增、人口流动与运输成本交互作用演变出的生产结构(胡志丁,葛岳静,2013)。
区位优势对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市场可达性(曹昌智,1996)三方面。根据上述理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临近市中心(市场)的地区,其运输成本低,受市中心辐射影响大,各种要素易于集聚,利润增长空间大,为更好地发挥其土地价值,更倾向于采取跨越式产业升级,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此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本书提出:
假设1 具备区位优势是实施产业升级、促进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基础条件。区位条件好的村镇,土地再开发易于实施,且更易选取跨越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显著改变;区位条件一般的村镇,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中等,更多采取过渡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区位条件差的村镇,则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较大,更多采取递进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较小。
(二)行政优势
行政优势主要体现为政府力量对区域发展的带动。目前中国的土地及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的投资与推动力量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杨虹,刘传江,2000)。尤其对村镇发展而言,由于存在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约束,其可能对区位优势决定的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产生一定影响。村镇土地再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而由于集体土地权属模糊,产权的不稳定性、模糊性和不完整性使得产业用地再开发存在各种不确定性(Lai et al.,2014),因此企业不能实现融资和贷款,倾向于规避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在此情况下,政府规划以及投资重点的导向成为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的重要力量,其通过积极、合理的政府调节作用,支撑和引领淘汰落后产业(王国平,2013),从而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进程。因此,本书提出:
假设2 具备行政优势是实施产业升级、促进村镇土地再开发的重要条件。政府规划重点推动的村镇,土地再开发易于实施,更易采取跨越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显著改变;政府规划推动力度一般的村镇,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中等,更多采取过渡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一定程度改变;政府规划推动力度小的村镇,则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较大,多采取递进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较小。
(三)产业突破优势
村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其在产业升级时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路径依赖”一词最早由David(1975)提出,后广泛应用于对技术变迁、制度变迁的机制研究中。路径依赖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产业转换成本、规模报酬递增形成的产业集群、网络外部性和学习效应等自我强化机制使得其路径依赖效应不断强化,甚至造成锁定,进而使产业升级过程困难重重(罗芳,李红江,2013)。尤其对依赖单一产业集群发展的村镇而言,地方财政、村民就业、相关行业发展等使其更难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升级(董云、马理,2003)。因此村镇原有产业基础越好,即越不具备产业突破优势,其越难以通过跨越式产业升级推动村镇土地再开发。因此,本章提出:
假设3 具备产业突破优势是实施产业升级、促进村镇土地再开发的重要条件。容易实现产业突破(具备产业突破潜力)的村镇,土地再开发易于实施,更易采取跨越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显著改变;而较容易实现产业突破的村镇,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中等,更多采取过渡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一定程度改变;不容易实现产业突破(产业路径依赖)的村镇,则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较大,多采取递进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较小。
综上所述,本章通过比较优势视角下的区位优势、行政优势、产业突破优势三个要素,分别探讨其对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的影响。如表4-2所示,区位条件好,政府规划重点推动,具备产业突破潜力的村镇,土地再开发易于实施,且更易采取跨越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布局改变也越大,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反之,区位条件差,政府规划推动力度小,产业路径依赖的村镇,土地再开发实施难度更大,多采取递进式产业升级推动土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布局改变也较小,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幅度小。
表4-2 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与村镇土地再开发

资料来源:作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