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国的市场化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结构安排

第2章提出了整合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其中,介绍了我们有关市场经济制度内生性产生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制度变革的多层次因果模型。在我们的模型中,制度在两个方向均表现出动态性特征:从嵌入宏观结构中的制度机制到微观行为;从微观行为到宏观的制度变革过程。

其余各章节中,我们在企业家行为相关的组织场域中,应用上述制度变革的多层次因果模型,说明在缺乏可靠和有效的正式制度环境中,非正式规范和经济制度是如何出现与运行的。通过分析,我们希望阐明,使中国企业家能够成功脱离已有社会制度体系的微观作用机理。第3章描述了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和经济地理特征、七个城市样本、研究设计、量化问卷研究,以及我们所采用的面对面访谈方法。第4章探究了民营企业的成立过程,以及解释民营企业群体快速成长所对应的社会规范。企业家如何获取最初的创业资本?在没有健全的产权保护和对私营企业合法性缺乏认同的环境中,企业家们如何运作以创立和扩张他们的事业?他们从哪里获取开设和经营业务的“软技术”?第5章讨论了一个密切相关的议题:为了减少个人从社会化生产方式中脱离出来而产生的成本,企业家们所采用的特殊组织战略。第6章详细地描述了类似的微观机制,即如何引导个人组织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网络发展起来,并超出了国家的控制范畴。第7章讨论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在公共生产模式长期主导劳动力配置和保护的环境中,是什么机制保障了企业家们能够接触并获得技术工人?是什么机制帮助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出社会规范和劳动标准,以保障它们与公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获取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方面展开竞争?第8章将分析的焦点转到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家网络中日常规范的发展,能否兼顾到企业的动态性发展和创造性行为?正式的产权保护措施仅仅处于初始的发展阶段,即便如此,嵌入企业家网络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否真的能够保障民营企业在技术的阶梯中向上移动?或者,我们仅仅只是目睹了一种强调模仿而非创新的投机性经济模式的兴起,而这种经济模式并没有准备好与公有制经济(拥有国家研发政策支持的政府资助)展开竞争?

如果回避政治关联在民营经济兴起中所起到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国经济行为——由国家控制的经济体制——的分析就是不全面的。第9章,我们把国家的作用纳入分析框架中,考察政府的角色和政治关联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民营企业的创立与经济绩效。作为总论,第10章回顾了全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