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一、本书的研究框架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本书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
第二章为研究综述,主要是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书的后续研究所用到的相关概念做出必要的介绍。
在第三章,考虑影响不实信息传播率的多重因素,运用经典的平均场方程理论,研究不实信息在无标度复杂网络中的传播问题和传播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和参数对不实信息的传播阈值和不实信息最终传播范围的影响。以无标度网络为例,考虑不实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节点的重要性程度、接收者与传播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信息接收者对所接收信息的易感性,利用平均场理论构建不实信息传播的平均场方程,分析得出不实信息传播的阈值和不实信息最终的影响规模。最后,利用模拟仿真验证已有结论的正确性,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不实信息传播的阈值和不实信息的传播规模的影响,总结出传播节点的重要性程度对于不实信息传播的阈值而言影响最大,从而提出在不实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对传播如网络大V的意见领袖节点加以重点关注,持续加强传播网络中的真实信息发言人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该结论可为管理者对不实信息应急传播与疏导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章从均匀复杂网络出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程来研究不实信息传播的规律和不实信息的疏导问题,把经典的疾病传播模型转化成为不实信息的传播模型,利用动态控制的思想对不实信息传播的动态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应急管理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决策模型,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特别是人群的接触转化率,在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对不实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第五章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与以民间信息为代表的公众不实信息舆论为对象,探讨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挖掘对不实信息传播进行疏导的新思路,探讨对权威信息影响下不实信息引导的模型。在网络及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不实信息的传播存在着更大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危害性,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冲击和影响更大。本书探讨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实信息的传播如何受到官方信息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动态交互模型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不实信息传播率的增长,系统会出现Hopf分叉,这就意味着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会衍生新的事件,由此就要剖析系统的持久性。最后,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官方应对不实信息传播与控制的策略。
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对本书的创新点和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关注方向。
二、本书的技术路线
图1-1给出了本书的研究技术路线。
图1-1 本书的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