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经济学(最新升级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0/26702310/b_26702310.jpg)
第4节 用经济学解读世界
在用了两节的篇幅介绍经济学的概况之后,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学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指导经济活动。当然,本节只做概括性介绍,具体内容将在其他章节呈现。由于本书倾向于从学科的角度介绍经济学,因此本节将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解读经济。下节则是对经济活动[2]的指导,属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对经济活动的梳理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还是先回头看一下经济活动的定义:人们出于各种欲望而从事的各种事务。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经济活动的本质是被管理的事务和行为,而非管理行为本身。那么,这些事务和行为都有哪些呢?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3.jpg?sign=1739529935-5tsnCuvCFAyz0OytK7b3BQ6GOYds0e6z-0-937dff0359d88455c5b391ec3a56d244)
表1-2 我国能源消耗概况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4.jpg?sign=1739529935-iZq9nIkxfMOPHz9iOYIFsJuMN3V7xvKv-0-dbf23e82ddbbf07728b394e248163d4a)
从经济活动的相对于最终目标——满足欲望的作用阶段来看,经济活动可以被分为选择、生产、交换三大类。其中选择性经济活动并不能独立实现经济目的,但它是作为能够独立实现经济目的的生产和交换两大活动的前提而存在的。
◎选择
尽管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但人们常常可以有多种途径去达到这个目标。就好像绕过一栋楼,人们既可以从左边绕过去,也可以从右边绕过去。对这些可选项的选择,就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只有在选择了途径之后,经济活动才能进行到下一个阶段——生产。
例如,为了产生电力和动力,人们需要燃烧能源。而可选的能源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在不同的能源种类中选择一种的行为,就是选择性经济活动。
从表1-2可见,我国在过去几年中能源消耗量最大的是煤炭。那么,该类型的能源为什么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宠爱”呢?这就是经济学要考虑的内容了。确切地说,是实证经济学的内容。为了解读我国的能源选择活动,我们需要收集各种能源的供需情况。通过调查得知,同年我国境内能源产品产量统计为(表1-3):
表1-3 2014年我国部分能源产量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5.jpg?sign=1739529935-tkelf0FMBjfCxLKnzgK4MAwuR0oQ6PK9-0-de2bd0fd5309233b2ca9090146d65b27)
而2006—2014年国际油价走势单位(美元/桶)(见图1-4):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6.jpg?sign=1739529935-gqKPmWi0FbktcMBi2esuD3Lcq7D3v6Ew-0-05859c8d5db8c852dd691c80fb2681d2)
图1-4 2006—2014年国际油价走势
参考各能源的产量、价格、热效率和我国的能源平均转换效率,便可以大致得出我国各能源消耗比例区别的原因了。
从表1-3中的数据可知,我国自产的能源矿产之中,煤炭占据最大比例。由于生产规模大,我国生产和消费煤炭的成本低。之后,统过相关数据计算可知,单位重量的煤炭比同重量的原油便宜一个数量级,而它们的发热效率在同一数量级,因此消费煤炭相比消费原油的成本低。最后,参考我国在煤炭、原油加工和电站转换方面的效率(表1-4),最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选择大规模消费煤炭能源是十分“经济”的。这就是在我国煤炭能源得到大规模消费的重要原因。
表1-4 我国对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7.jpg?sign=1739529935-UnzWrqEEaXKIZEdAFuJy9Y1YK852P4t0-0-32b235bf9b48b3ca5ac1eabca7ef16be)
当然,上述原因只是部分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业、政治等因素都会影响能源消耗的选择。
◎生产
生产一般被认为是制造物品、进行劳动的过程,但本章中的生产不仅限于此。经济的广义定义是对一切事务的管理,既然选择“从哪条路上山”也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那么上山的行为本身自然也就是经济活动了。事实上,尽管并不是所有活动都能达到最初的目的,但它们都消耗了一定时间、能量且有产出。也就是说,就算明明想上山,却因为迷路而在向山下走,人还是产出了路程量。
可以说,真正广义的生产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进行的一切活动。这是一个包括选择、产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其他所有为实现经济目的而发起的行为的广义概念。换言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带有广义生产的属性。但也正因为此,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广义生产归于其中,而是把选择,包括物品和劳务生产在内的狭义生产和商品交换作为经济活动的三大类别。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8.jpg?sign=1739529935-aHfirRM4DUPZ34ZC0tGm4H8PNkb8MOzl-0-3f0ffa3512133fbcfa8abe5823f098c6)
而狭义的生产就是人们通常认识到的“制造”概念。当然,即便是狭义的生产也是包含着农业、工业、建筑业、采掘和冶炼等多个产业的有形生产在内的经济活动。
公认的生产就是狭义生产,狭义生产的外延可以从生产率的定义上得到印证。生产的核心概念是生产率,也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广义上的生产率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每小时完成的比例。生产率越高,生产者就越强大。生产率是决定个人、企业乃至于国家实力的根本因素。
◎交换和分工
交换是用自身的产品换取对方产品或货币的行为。交换是狭义经济特有的活动。事实上,在本书后续的章节中会介绍到,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都是狭义的经济活动。这正是狭义经济的定义。从客观上说,交换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一般而言,交易越发达,社会平均生产率的提高也就越大。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48A93/15177975504251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19.jpg?sign=1739529935-A5fa9q7CsigWH3rVp3KIai51Liku12Yr-0-f5887d196bd5ae169344051b0664b471)
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在经济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将在本节后续章节中多次出现。
交换之所以能够提高总生产率,还是因为分工的存在。而分工之所以能够带来这种有利效果,则要归功于比较优势的存在。在描述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经济学家用了比较优势这个术语。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农民单位时间可生产4千克土豆或1千克鲜鱼,渔民单位时间可生产2千克鲜鱼或2千克土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在种植土豆上有比较优势,而渔民在生产鲜鱼上有比较优势。
经过市场的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大都在生产自己更擅长,也就是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这样,每个经济体的生产率都提高了,社会总生产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分工在本质上是选择的一种。与前文所说的选择不同的是,选择是主观活动,分工是选择的客观结果。事实上,交换和分工越是明显,经济的活跃度也就越高。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贸易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
事实上,国家政府也是分工的结果。关于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在后续章节中将有详细说明。
●逻辑和语言的关系●
逻辑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而语言则是用来表达这些关系的工具。因此,阅读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来理解经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