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魏晋之际,一般是指魏与西晋时期,短短百年左右,但在整个华夏审美文化发展中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时期。
魏晋之际的审美文化,一言以蔽之,即个人自我的觉醒。这是自我人格的本体化、主体化,是个体向自我、人性、真情的回归。反映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就是对伦常、名教、礼法、俗规、节操、功业等外在价值目标有意识地疏淡和超越。这使得这个时代充满了“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文化气息。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深刻的文化变革?
在社会经济基础上,典型的以自给自足地主庄园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形态形成。
在人才选拔上,门阀士族取代了秦汉世家贵族的地位。门阀制度的形成,对大一统的中央皇室专制集权无疑是一极大的冲击和瓦解。
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代表门阀士族价值体系的玄学思潮崛起。
正是在上述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魏晋之际孕育了“自我超越”这一新的审美文化主题,生气勃扬,光彩流溢。
本书所指魏晋时期,相对宽泛,将东晋至南北朝也纳入其中。东晋至南北朝这一阶段的审美文化与之前略有变化,更多侧重表现“心灵感荡”的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社会历史语境已与魏晋之际有所不同。
在社会阶层冲突上,此时比魏晋之际安定平和了许多,政治上大致呈现均衡缓和的态势。
在经济上,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在社会主流意识上,佛学思潮兴起。
然而,政治经济也好,意识形态也好,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还需要一系列中介。其中最有力的中介,便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尤其是在文化上处于主导与核心地位的人。在此处即指门阀士族特权阶层。他们无意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轻视世事,鄙薄事功,脱离实际,务虚尚玄,因而极易在纯精神的领域里寻得自己心灵的栖息地。一种拓展主体精神、深入内心世界、追求心灵无限自由的文化欲求,便日益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