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特色文化的形成
文化是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的产物。区域文化,既离不开自然环境条件,又直接受人文习俗、社会风气、意识形态影响,是在综合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质。特色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区域环境,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内核与动力。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特色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优势。[23]
从特色文化形成的条件来看,特色文化资源与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息息相关。各个地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核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
从地理环境来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尤其是文化的形成期,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甚至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存亡。例如,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都诞生在大河流域,因为这些流域气候温和,容易获得食物。此外,影响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还包括地形上的可进入性。在地形限制较小、相对开放的区域内,更容易形成技术创新与扩散。[24]
特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流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的文化实践活动逐渐出现。[25]流变原本是一个物理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特性。如今,流变一词已经超出物理学的范围,也被用来描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如巴蜀文化流变和海派文化流变等。其中,海派文化源于上海,被认为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典型,具有趋时求新、多元包容的特点。[26]
伴随着现代性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区域文化的个性化特征正在被逐渐消解,文化及其表现方式日趋同一化。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文化更加感兴趣,从而出现了对此类文化更强烈的市场需求。由此,特色文化具备了被保护和被展示的价值与意义,也获得了市场空间。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条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区域特色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凝结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无不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性。区域特色文化是一种以空间和地域为划分标准的特色文化。在下文中,我们将对中国区域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类别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并重点关注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