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劳动:全球经济中不稳定的劳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童兵

中国已经进入媒介化社会,这是千真万确、无可置疑、不可逆转的事实。传播学者施拉姆早就指出,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与其相适应的传播方式。究竟是信息塑造了社会组织与社会形式,还是后者加速了传播的发展,争论这些是徒劳的。这二者之间无疑存在着有力的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传播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社会的演进同时形塑着传播。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一部新闻传播史,就是传播的形态与手段同社会组织、社会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将社会和传播双双推向前进的历史。

无数事实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的大众传媒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巨幅增长,社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国内亿万民众对此欢欣鼓舞,对国家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充满期待,这一奇观在国际上也是有口皆碑,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中做出特殊的贡献,国际社会对此寄予厚望。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特别在大众传媒及产业创新方面,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度结合,推动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中国能够进入媒介化社会,且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世界上不可能到处是玫瑰花,处处时时芬芳浪漫。媒介化社会也会伴生另外一些景象,生发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人人成为记者、个个执掌麦克风以后,价值观的多元且不合主流的价值表现“俯拾皆是”。自媒体有的正派、高尚,成为媒介化社会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则成为充斥着虚假、欺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媒介空间,它们带来的消极作用甚至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这种正反相背的事实告诉我们,为了确保媒介化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遵循网络运行的客观规律,媒介化社会必须有规矩、讲秩序、守纪律。

在媒介化社会中,对劳动力的组织、配置、调动、管理、奖惩也必须讲程序、讲规矩、讲科学。但是,由于媒介化社会在中国初建,我们对劳动力的管理还没有经验,对它的调动、组织规律还不够了解,很可能时不时地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与此同时,在对劳动力的管理过程中,媒介化运作的客观环境引发了一系列亟须认真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譬如劳动者的收入无保证、社会福利无保障,而管理方对此却束手无策。由姚建华博士主编的这套“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丛书”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切入,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试图比较客观地揭示在媒介化社会初期难免会频繁出现的“不稳定”状态,破解其中的原因和规律,寻觅解决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我看到,丛书的不少作者正是沿着这种思路在努力工作。我没有把握说他们的观点一定全面、一定能够站得住、一定正确,但我欣赏他们的勇气和勤奋。这一点,发言权最终握在读者诸公手里。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