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高等教育成本概述
国外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始于1958年维泽(Vaizey J.)的《教育成本》(The Cost of Education)以及1961年舒尔茨(Schultz.T.W.)的《教育的经济价值》(The Economic of Education)。维泽分析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支出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提高的观点。舒尔茨则提出了全要素教育成本的概念,辨别了可以进入教育成本的耗费项目,第一次提出了学生时间机会成本的问题,并估计了这一机会成本的数量。在国外关于教育成本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深入之时,潘序伦先生1980年12月19日在《文汇报》上发表《开展“人才会计”》一文,从加强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果的角度,强调“培养人才也要计成本,学校作为生产人才的‘工厂’,也应当采用这种成本会计方法,来核算某一科系、某一班级、某一学生的培训费用。”之后,我国对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
学界和实践领域研究成本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研究对象的行业特点、经济特性等,借助经济学函数和经济模型,对其定义、分类、对象、范围等进行剖析。近年来,一些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试图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本章将阐述高等学校成本管理的目的,再结合成本应用时的需求,厘清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概念,明确高等教育成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