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跟风,无视孩子的未来
又是一个让很多家长会在第一时间感到不舒服的问题——毕竟没有家长会愿意承认自己未曾考虑过孩子的未来!
但是,仅仅从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就可以断言,一些家长所谓的为了孩子未来的一片苦心,最后都演变成家长与孩子之间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有的家长依照自己对社会风向变化的判断,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打着“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逼迫孩子去上各种不同的兴趣特长班;
——有的家长费尽心思地打点各种关系,将孩子强行送到那些所谓的顶级学校,或者“火箭班”“宏志班”;
——有的家长基于自己身处社会灰色地带生存法则的经验,自作主张地通过各种方式与学校或者老师建立所谓的“密切关系”,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的家长以自己所谓的经验,强行要求孩子填报自认为很有前途的专业,可是孩子没有任何兴趣;或者一些原来热门的专业,因为时代变化反而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有的家长以心疼、爱护孩子的名义,强行为孩子安排所谓的“好工作”;
——有的家长无视孩子在公众场合的一些不端行为,甚至还为孩子辩护“人家还是个孩子”;
——有的家长打着“学业重要”的旗号,从来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或者其他的社会实践及游乐活动;
——有的家长从来不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尤其在公众场合),但对孩子又树立另外一套标准;
——……
无论上面情形有着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至少在笔者看来,其本质都与“考虑孩子未来”这一宗旨背道而驰。因为只要继续追问下去,估计很多家长就不见得还能为其所谓的“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口号理直气壮了。比如:
(1)你为孩子考虑的未来到底是多久以后的未来?3年、5年、10年、20年,一辈子?
(2)你是否认为孩子现在的衣食无忧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衣食无忧?
(3)你是否认为孩子在你的羽翼下“顺心快乐”就必定能够保证其未来也“顺心快乐”?
(4)你是否认为只要孩子学业优秀,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就一定会有足够优秀的表现?
(5)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二十年,甚至更长远之后的未来,孩子身处的社会环境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6)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一个人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发展,以期过上更理想的生活,其底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所以,真正为孩子未来考虑的家长,在关注孩子当下的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表现之外,一定会更加关注对孩子的一些品性、品行的培养,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
(1)诚信、正直。
(2)直面困难和挫折。
(3)责任担当。
(4)自主选择和理性抉择。
(5)谦恭、包容。
(6)正义感。
(7)尊重生命、感恩他人、敬畏自然。
(8)自我管理。
(9)服务他人、方便他人。
(10)规则意识。
(11)安全意识。
(12)阅读的习惯。
(13)保持好奇和探索的习惯。
(14)锻炼的习惯等。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以上这些品性、品行和习惯,才是真正重要的、伴随孩子一生的滋养。至少在作者的亲子实践中表明,只要家长真正重视培养孩子这些基础的品性、品行和习惯,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有一个完全可以让家长放心乃至欣慰的表现。
拿笔者女儿出国求学的事情举例:
女儿在高三阶段就独自一人去加拿大学习了。
当我们共同做出这一决定之后,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纷纷表示担忧。有的说,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会不会因为寂寞、孤独而经不住诱惑走上邪路;有的说,万一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遇到困难,或者生病了该怎么办?……不一而足,最后都转化成对作者的抱怨和指责:像你这么“无情”的父亲真是少见!……只是这些说法或者劝告,从来都不曾引发过我的丝毫担忧——因为我相信女儿身上已经养成的那些品性、品行和习惯,足以帮助她去面对并处理好所有她需要去面对的事情,包括学业、生活及环境融入等。
事实证明,女儿不但能够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完成她的学业,还能够毫无障碍地参与当地各类社团的活动,甚至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在她大三进入苹果公司总部实习期间,就在当地成功组织过一次上百人规模的“滑铁卢大学旧金山地区实习校友”的大型聚会。也是在这次聚会成功举办之后,女儿在视频电话中非常动情地对我说:“爸爸,感谢你!你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因为你卓有远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让我在异国他乡求学过程中,能够自己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事情……”要知道,这一切恰恰来自此前女儿在国内念书期间,我们对她实施的“基于未来,品性养成”的教育,甚至我们常常“骄傲”地说:“她在国内小学、初中乃至高一、高二的学习期间,我们几乎没有看过她的作业,也不那么关心她的学业成绩……”
所以,假如你是真心考虑孩子的未来,或许真的应该再三思量:
孩子未来虽遥远,却需家长有洞见;
当下表现要关注,夯实基础要提前;
基于未来定方向,品性品行根基垫;
如是践行养习惯,伴孩一生不斜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