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蒉扬觯 檀弓下
礼记
【题解】
这是一篇宣扬礼制的作品。但厨师可以向国君进谏,而国君又能欣然接受,这在历史上也是很难得的。本文对杜蒉的举止言谈的描绘,反映出他的精明、幽默的性格,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知悼子卒[1],未葬,平公饮酒[2],师旷、李调侍[3],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5],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6]。知悼子在堂[7],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8],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居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9]。非刀匕是共[10],又敢与知防[11],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12]。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13],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1]知(Zhì)悼子:荀盈,春秋时晋大夫。其先封邑为知,以邑为氏,又称知盈。谥悼子。
[2]平公:晋平公,前557年至前532年在位。
[3]师旷:春秋时晋国的著名乐师。李调:晋平公的宠臣。
[4]杜蒉(kuì):晋平公的厨师。
[5]坐: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6]子卯不乐(yuè):古代相传商纣和夏桀分别死于甲子日和乙卯日,后来就以甲子、乙卯两日为国君的忌日,不许饮酒奏乐。
[7]堂:殿堂,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里指停灵在堂。
[8]太师:周代对乐官的称呼。
[9]宰夫:厨师。
[10]匕(bǐ):羹匙。共:通“供”。
[11]与:参与。知防:察觉和防止违礼之事。
[12]觯(zhì):古时一种饮酒器具。
[13]献:这里指敬酒。
【译文】
知悼子死了,还没有安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师旷和李调在旁边陪着,并击钟助兴。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道:“在哪里?”有人回答说:“在内室。”杜蒉走进内室,登台阶而上。他斟了一杯酒,说:“师旷,你喝这杯!”又斟了一杯酒,说:“李调,你喝这杯!”接着斟了第三杯酒,他自己在殿堂上向北跪着一口喝干,随后走下台阶快步走出殿堂。
平公喊他进去,对他说:“杜蒉!刚才你心里好像有什么话要启发我,所以我没有和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什么意思?”杜蒉回答说:“每逢子卯忌日,君主不得饮酒作乐。如今知悼子的灵柩还停放在殿堂上,这种事情比子卯忌日更为重要!师旷是太师,竟然不禀告,所以罚他一杯。”平公又问道:“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回答说:“李调是君主宠信的近臣,他为了贪吃贪喝,忘掉君主应忌讳的事情,所以罚他一杯。”平公又问道:“你自己喝一杯,又是什么意思?”杜蒉回答说:“我是个厨师,不专心供应刀匙餐具,而敢于参与了解和防止这种事情,所以罚自己一杯。”晋平公说:“我也有错误,斟上酒,罚我一杯吧!”杜蒉把觯洗干净,举起来,献给平公。平公对侍候的人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丢弃这个觯!”
直到今天,每当主人向宾客敬酒完毕,就把觯举起来,人们称这种举动为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