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科技管理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营管理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且复杂繁重的目标和任务日益增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时间跨度更长,难度更高,一些组织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很好地行使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社会专业化与分工进一步发展,于是出现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接替所有者行使好这些权利,于是出现了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发展,伯利和米恩斯(2005)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说,开创了从激励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伯利与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其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怎样约束和激励代理人。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非对称性信息与委托—代理双方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与激励问题,一般简称为代理问题。经过40余年的发展,委托—代理理论已由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出多代理人理论、共同代理理论和多任务代理理论,不过这些委托—代理理论都是遵循着同一研究范式、假说前提和基本分析框架。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因此委托—代理理论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这为科技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