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7  洗麦、晒麦、磨面

6月里,正是炎热的季节,开始割麦子了。村头的钟声响起,我便和社员们一起出早工割小麦。

割麦子的工具是一把镰刀,两根带扣(树杈制成)的绳子,一根扁担。先是蹲在田垄里割麦子,把割下来的小麦一把一把地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用绳子捆扎起来。扁担是长长的,两头尖状的,便于从麦捆中间扎进去,然后挑起来,把麦子送到场院。

场院本来是一块平整的田地。为了打场,先平整出一块场地。方法是用马或驴拉着石头制的滚子,在地上滚压。同时,在地面上铺撒些麦秸,洒上水,让地面更结实。割下来的小麦被铺在场院的地面上,厚厚的一层。同样用马、驴拉着石滚子在上面一遍一遍地碾压过去。赶马的人站在场院中央,左手握着缰绳,右手扬着鞭子,口中不停地吆喝着。接下来是用三叉子将地面上的麦秸集中起来,堆成一座小山。然后用木制的铲子将地面上那层小麦粒撮成堆。然后,把这些小麦粒用木铲送进手摇的风箱,把小麦粒里掺杂的小土块和尘土用风吹掉,落下一堆黄色的干净的小麦粒。下午,下工前,队里开始分小麦了。全队35家人家,按人头计算,高高兴兴地用麻袋装上小麦扛回家。

接下来还有更麻烦的工序。第一是把小麦口袋扛到小水沟旁,用筛子把小麦粒冲洗一遍。然后把湿的的小麦照样扛回家。找一领席子,在院中央打开,把小麦粒倒在席子上,平摊开来。赶上太阳好的时候,要勤翻几遍,尽快把水分潮气晒干。等到把小麦粒儿放到嘴里一咬,干脆脆的,就可以了。晒麦的同时,还要睁大眼睛,拾小石头、小土块儿。

第二是磨面。半山腰有一个很小的水磨坊,24小时不停工地运转。小磨的动力是那股不大的山泉水。泉水落到木制的叶轮上,推动叶轮转动,带动上面的石磨。石磨有上下两扇,上面那扇是转动的,下面那扇是固定的。小麦粒儿从上面那扇石磨的沟槽里放进去,磨成粉。从两扇石磨边沿的缝隙中洒落下来,这就是面粉。第一二遍磨出的面粉非常白,叫做精面,是娶媳妇、盖新房时才用来蒸馍、下面条的。这种馍叫作“一准儿白面的馍。”平时吃的馍主要是玉米面,掺加少量的小麦面粉。小麦面要磨十遍,就是把面反复倒回磨里磨十遍,每次都要用箩箩一遍,箩出的就是麦糠。当地人都把麦糠的大部分倒回到面粉里,那种面粉的颜色比城里人吃的“八一粉”要暗许多。

磨一次面要投入很多劳动和时间。水磨坊里麻布口袋摆了一长溜儿。有时半夜有人来敲门:该你家磨面了!只得困兮兮地爬起来,点燃煤油灯,一路跌跌撞撞地跑上山去。岂知口中馍,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