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随着美和美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在长期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艺术的理论。首先是各个部门艺术的理论,如音乐有乐论、绘画有画论、诗歌有诗论、舞蹈有舞论、书法有书论等等。在这些部门艺术的理论中已经涉及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等问题,中国古代乐论早就提出了美在和谐的思想。例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提出“和”的范畴。“和”与“同”不一样,“同”是单一,“和”是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如音乐中的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刚柔等的相反相成,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中国古代的《乐记》,对音乐的根源、特征、作用都有较系统的论述。在《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音是由人的感情产生的,而感情是外界影响的结果。这里所提的“心”与“物”的关系就带有哲学意味,实际上就是讲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乐记》中的这些思想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对长期的音乐实践经验的总结。《乐记》的著者和成书时间尚有争议,据有的学者考证不会迟于纪元前3世纪的战国末期。从我国出土的文物看在战国初期音乐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文物,其中有一套编钟(见彩图4),由八组六十五个钟组成,分上中下三层,音色优美,音域很广,可以演奏一些现代的乐曲。中层的三组甬钟音色嘹亮可充当演奏主旋律用,下层的甬钟形大体重,音色深沉浑厚,可以起烘托气氛的作用(上层的纽钟因音列不成音阶结构,作用尚在探讨)。同时出土的还有编磬,三十二件石磬,分两层悬挂,按大小次第排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编磬等的发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辉煌的文化艺术。它不仅说明一种音乐理论是在长期音乐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具体体现了古代音乐中以和谐为美的思想。
图1.1 凤夔人物
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以后南齐谢赫又提出以“气韵生动”为中心的“六法”,这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实物可知,在战国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晚周帛画《凤夔人物》(图1.1)(夔状如龙而无角,一足,凤夔象征善与恶的斗争),画中表现了人物祈祷的神态。马王堆出土的帛画,表现了墓主生前雍容华贵、清静怡愉的神情。汉代画像砖弋猎割禾图中,表现了大雁闻声惊惶起飞,人物引弓待发,或仰射或平射,两臂平直刚健有力,人物和大雁的形象神态都很生动(图1.2)。画中所表现的情节是高潮前的一瞬间,能唤起人的丰富联想。顾恺之的绘画,如《洛神赋图》具体地体现了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理论(图1.3)。这幅画是依据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的诗意所作,画中表现的是在一个傍晚日落时分,曹植在洛水河边和美丽的女神宓妃相遇,洛神在水面上飘忽不定,似去还来,体态婀娜,所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若轻云之蔽日,若流风之回雪”,而曹植站在岸边,在恍惚中看见江面上的洛神,可望而不可即,流露出一种迷惘的神情。这些作品说明“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是在丰富的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图1.2 汉画像砖弋猎石
图1.3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和文艺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都是建立在总结以往文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古希腊神话、雕刻、史诗和悲剧的繁荣,就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这些都说明古代美学思想早已存在,虽然当时美学尚未成为独立科学。
中国古代对“美”的问题也有不少论述,如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曾谈过美,但总的看来,当时对美的认识和真善尚未明确分开。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美学思想中,就存在着对美的概念进行深入思考的倾向。如老子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就有丑恶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的,这就有不善的了。意思是美丑、善恶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是近代的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年)。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继承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他发现人类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而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他认为感性认识也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他建议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这门新的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Aesthetik),即美学,这个字照希腊文原意来看是“感觉学”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门新科学是作为一门认识论提出来的,是与逻辑学相对立的。1735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但鲍姆嘉通在其美学著作中,一开始便不是简单地谈感性认识,而是谈对美的认识,即美感的认识。
其后,康德、黑格尔在他们的美学著作中沿用了这一术语,黑格尔曾说:“‘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美学是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部门。由于他们把美学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化,赋予美学进一步的理论形态和完整的体系,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力图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红楼梦》的指导,以及阐明“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位置等。他继承了康德、叔本华的美学观点。
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自鲍姆嘉通建立美学以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主要有四种意见:
第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什么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呢?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他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他认为一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也就愈明晰,因而也就愈完善、愈美。
虽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他却并不排斥艺术,而且以艺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所研究的规律可以应用到一切艺术,“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由此可见,美学所研究的艺术,是研究艺术当中的美的问题。
第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他所说的美并非一般的现实美,而只是艺术美。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根据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这种名称,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领域之外。但是,黑格尔美学中还是研究了自然美,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他认为“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这里的‘高于’却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由此可见,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
第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但是他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他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底原则的体系吗?”在对艺术的研究时,应包括美学意义的美,但艺术又不局限于美,因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他认为美学如果只研究美,那么像崇高、伟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进去。他说:“假如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那末论崇高或伟大的论文就不能列入美学之内;但是假如把美学看做关于‘艺术’的科学,那末美学也应该讨论伟大,因为艺术有时也描写伟大,正如艺术也描写滑稽、描写善行、描写生活中可能是对我们很有意思的一切那样。”艺术描写生活中使人感兴趣的一切事物,或对我们有意义的一切。他认为美学即是艺术观、或艺术的一般规律。美学研究对象大于美,而应该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第四,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属于这一派的美学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这派美学所侧重研究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什么样的事物才算是美”?也就是美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还在其次。美学所侧重研究的问题,是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那末什么是美感经验呢?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研究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起我们的美感时,重要的不是研究花、鸟和生活本身的特点,而是研究花、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惊心、溅泪)的特点。花、鸟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由于美感经验中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这派认为美学的最重要任务就在于分析这种美感经验。这是近代心理学的美学的最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美学对象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要下一个精确的定义还有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粗略地介绍一下大陆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1.美的问题 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有无客观标准?如何说明审美活动中的相对性问题?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2.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如研究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联系和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这些都是属于审美心理学。例如从地质学上去考察昆明的石林,和从美学上去欣赏石林有什么不同?从实用角度衡量一棵松树,和从美学上欣赏一棵松树有什么差异?为什么看吴作人画的金鱼,画面上没有水,却使人感到满纸是水,鱼在水中,很有美感;而另一些画,纸上画了许多水纹,鱼却悬在水外,看后引不起美感?
3.艺术问题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作全面的研究,也就是从哲学上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另一种情况是侧重于研究艺术美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是结合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
在对艺术的研究中还包括对各个部门艺术美学的研究,如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电影美学等等。主要是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研究各门艺术的美学特征,以及在艺术创造、欣赏中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等等。部门艺术美学的研究,从范围上看虽然是局限在某一特殊的艺术部门,但由于研究具体而深入,从特殊性中揭示出普遍性,这是研究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以来,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学研究的对象存在着争论,是必然的,毫不奇怪的,正说明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美学对象争论的焦点,在于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关系问题上,这是一个一时还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持美学的特点和与艺术理论的区别,我们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比较合适。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艺术的所有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这是我们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初步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