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对美所下的定义是“美是生活”。他说:“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美是生活时,提出两点:一、“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心所宝贵的东西”;二、美是活生生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对象,生活便具有上述的特点。他认为在可爱的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是生活,理想的生活,然后,他为了论证美是“应当如此的生活”,具体地分析了现实各个领域中美的表现:

首先,是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他分析了三种情况:一、普通人民(指农民)看来美好的生活是“丰衣足食而又辛勤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长得很结实——这也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青年农民或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红润的面色;二、上流社会中美人则是以纤手细足为美,甚至以病态为美。因为这是社会上层阶级觉得唯一值得过的生活,即没有体力劳动的生活标志。车尔尼雪夫斯基分析这种“美”是由上流社会人物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因为“她的历代祖先都是不靠双手劳动而生活过来的;由于无所事事的生活,血液很少流到四肢去;手足的筋肉一代弱似一代,骨骼也愈来愈小;而其必然的结果是纤细的手足”以上三段见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7页。甚至把偏头痛,也当作是有趣的病态;三、真正的有教养的人(指知识阶层)认为“真正的生活是思想和心灵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上捺下了烙印……往往一个人只因为有一双美丽的、富于表情的眼睛而在我们看来就是美的”同上书,第9页。

其次,他认为自然美也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本质见解的进步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在德国以费希尔为代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批判。他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肯定了美和其他美学范畴(如崇高)的客观性。

(2)以前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在事物的自然属性(感性特征),他把美建立在广阔的生活基础上,并且研究了社会美主要是人物形象的美,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对自然美也是联系生活来分析。

(3)他所说的应该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对沙皇俄国腐朽生活的不满和强烈要求改革的愿望。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主要缺陷是:

(1)由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他对美和生活的本质的理解也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普列汉诺夫曾指出车尔尼雪夫斯基“断言美是‘应当如此’的生活……他所说的是完全的真理。他的错误仅仅是他没有充分地弄明白人关于‘生活’的观念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说:“科学的美学更确切些说,正确的艺术学说只有当正确的‘生活’学说产生的时候,才能够站在牢固的基础上”以上两段见《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下同),第301、302页。。车尔尼雪夫斯基不理解革命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本内容。他说:“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此活着到底比不活好……”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9页。又说:“假使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末,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他是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去看待生活,他把生活与死亡,生活与疾病相对照。

(2)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普列汉诺夫曾指出:“据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一方面,现实中的美自身就是美的;但是另一方面,他自己又说明,我们觉得美的仅仅是那符合于我们关于‘美好的生活’、关于‘应当如此的生活’的概念的事物。因此,事物自身并非就是美的。”为什么在车尔尼雪夫斯基身上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呢?因为他不是把生活理解为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因此也就不可能把应该如此的生活(理想的生活)看做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以普列汉诺夫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这些问题上“不善于找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真实的联系,不善于用事物的进程来说明观念的过程。”尽管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解存在上述缺陷,但仍应肯定其在美学史上的进步意义,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对于他自己的时代来说,我们的作者的学位论文毕竟是非常严肃的和卓越的著作。”以上三段见《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Ⅰ,第306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和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各个哲学家,从各自不同的哲学体系对美的本质作出不同的回答。

一部分美学家是从精神世界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他们在哲学根本问题上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其中有些美学家的思想中包含辩证法的因素,在论述主客体的关系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

另一部分美学家则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他们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有其正确方面,但由于他们(包括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内)一般都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能从主客体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故也带着明显的直观的缺陷。


思考题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看法和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什么联系?


参考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意〕芬奇(L.deVinci):《芬奇论绘画》,戴勉编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4.博克:《论崇高与美》。

5.荷迦兹:《美的分析》,《美术译丛》1980年第1期。

6.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

7.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全书序论》,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普列汉诺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