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力求整合后苏联空间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特征决定了其区域合作战略的多维性:一是融入相对成熟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二是整合后苏联空间,构建欧亚联盟;三是参与亚太地区,尤其是正在勃兴的东亚合作进程。俄罗斯在任一维度区域合作战略的演变与不同维度下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互动密不可分。一方面,融入欧洲一体化与整合后苏联空间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始终是俄罗斯欧洲维度区域合作战略演变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俄罗斯在欧洲面临的一体化困境及亚太经济的迅速增长促使其在亚太维度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利用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改善自己在欧洲和亚太维度的区域合作环境是俄罗斯推进区域合作战略的核心目标。
(1)俄罗斯是欧洲一体化的局外者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性组织,也是俄罗斯重要的战略伙伴。苏联解体之初,为了获取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俄罗斯奉行亲西方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该政策的鲜明特点是回归欧洲,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俄罗斯与欧洲的新型国家关系。进入21世纪,俄罗斯将欧盟视为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之一,并寻求与其发展全面、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政治方面,俄罗斯与欧盟在1994年签订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双方积极推进“统一经济空间”计划并开展能源对话。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铀供应国,而欧盟则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外资来源。
尽管俄罗斯与欧盟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但俄罗斯加入欧盟的愿望却未能得到后者的积极回应。在融入欧洲一体化方面,俄罗斯面临两个不可克服的困难:一是俄罗斯无法达到欧盟设定的软硬标准;二是俄罗斯本身的国家规模令欧盟无法容纳。一旦建立了全欧统一空间,俄罗斯就会占据重要一席,而这是欧盟所无法接受的。然而,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同时,欧盟开始与原属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东欧国家启动入盟谈判。2004年,包括八个中东欧国家在内的十国入盟,这被称为欧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爆炸式扩大”。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入盟。由此,欧盟成为横跨东西欧、涵盖27个国家的超国家机构。
中东欧国家的入盟意味着欧盟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延伸,这使得作为欧盟局外者的俄罗斯经济损失增大。一方面,东扩后的欧盟因市场规模扩大和取消关税对成员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但对区域外国家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贸易转移;另一方面,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将采用欧盟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并对俄罗斯实行欧盟的进口配额、反倾销和高标准商检等限制措施,这自然提高了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
同时,失去昔日盟友的俄罗斯与东扩后的欧盟形成了真正的“零距离”接触,由此,欧盟便拥有了影响独联体国家的新杠杆。作为对《欧洲邻国政策》(ENP)的继承和发展,2009年,欧盟与欧亚六国(它们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签署《东部伙伴关系计划》(EaP),旨在鼓励伙伴国与欧盟发展经济一体化,并最终与欧盟形成经济共同体。由此可见,欧盟的强劲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传统战略空间,并导致二者力量的此消彼长。俄罗斯面临着地缘政治上被孤立、国际地位被削弱的现实威胁。
(2)融入欧洲一体化与整合后苏联空间的冲突
独联体地区一直被俄罗斯视为“战略缓冲区”和外交“最优先方向”,因此,整合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塑欧亚大国地位的基石,属于俄罗斯区域合作战略的核心利益。一方面,欧盟东扩吸纳了范围广泛的中东欧国家,这导致俄罗斯经济政治安全遭受空前威胁。独联体地区作为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最后安全屏障,势必成为俄罗斯力保的对象。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满足于地区性大国身份,仍致力于恢复和巩固自己的全球大国地位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独联体地区则是俄罗斯走向世界、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战略依托。
然而,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不可避免地会与欧盟的进一步扩张产生利益冲突,突出例子便是二者对乌克兰的争夺。作为欧盟和俄罗斯两大地缘政治经济体的共同邻国,乌克兰对俄罗斯统一后苏联空间及欧盟扩张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俄罗斯方面,乌克兰是独联体内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经济体,是俄罗斯实现欧亚联盟及独联体一体化的关键国家。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言:“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而对于欧盟而言,乌克兰是具有地缘优势的欧洲国家,欧盟的长期目标是通过推行《欧洲邻国政策》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让乌克兰完全接受欧盟的价值标准,脱俄入欧。
显然,尽管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又是欧盟最重要的能源供给国,二者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却无法弥合政治上的巨大分歧。特别是欧洲一体化的扩张与俄罗斯维持独联体地区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存在根本性冲突,而后者无疑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倘使推行一种平行路线,即与独联体国家构建优惠关系体系,同时寻求与欧盟之间的最优合作模式,那么,俄罗斯又无法融入传统的欧洲一体化之中。随着以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为基础的欧亚经济联盟逐步上升为欧亚联盟,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与欧盟扩张之间的矛盾必将不断加深。
乌克兰作为俄欧天然气贸易的关键过境国,力求运用能源权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具体来看,一是将天然气过境作为“武器”与生产国俄罗斯争夺“管道租金”,即高额的过境运输费及优惠的天然气价格;二是作为欧盟与俄罗斯及里海和中亚气源地之间的主要能源桥梁,利用过境运输提升自己对欧盟能源安全及地缘政治的价值。为此,乌克兰竭力维持其在欧洲天然气过境运输中的垄断地位,并以此在俄欧地缘政治博弈中谋求最大收益。在俄罗斯与欧盟的地缘竞争下,乌克兰的两大目标收益之间存在实质性矛盾,而其最终倒向了欧盟。自2004年年底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及亲西方的尤先科总统上台以来,俄乌之间围绕天然气价格、过境运输费等问题已发生多次争端。2006~2009年,俄乌天然气冲突导致俄罗斯中断对中东欧天然气的供应,导致一些西欧国家天然气严重短缺。而2013年11月乌克兰准备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议使得俄乌天然气风波最终演变成乌克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