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市场发展报告(汉英对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十二五”期间演艺产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节俭令”影响下的中国演艺市场悄然发生变化,曾经看似繁荣的演艺市场正在挤掉泡沫,向着更加健全和完善方向发展。在演出市场形势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部分演艺院团积极抓住机遇,扩大消费人群,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文化发展环境的利好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解决了文化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为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文化体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仍是文化工作重点。扶持文化艺术发展的投入方式大有转变,由原来的直接拨款,转变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演艺企业创作生产,增强其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在文艺创作导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今后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引导文艺工作者认识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政府在行政管理上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加强审批规范相结合,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使得行政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公正。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诸多文化合作机制和保障,为包括演艺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创造了无限可能。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文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任务日趋紧迫。作为文化重要组成的演艺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十二五”时期的中国演艺业,处于不断发展繁荣又逐步升级的状态,整体不断向着更加优化、更加稳定的市场结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