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丝藻

1832年3月18日,我们的船从巴伊亚位于巴西东北部,东临大西洋。起程。几天后,在距离阿布罗柳斯群岛不远处,我发现一片红棕色的海面。用望远镜看去,海面上仿佛覆盖着一层切碎的干草,断面长短不一。这是细小的圆柱形黄丝藻,成排地挨在一起,每组有20~60个。伯克利先生跟我说,它们和红海上的黄丝藻属于同一个品种,即红海束毛藻,而红海也因为这种藻类的颜色得名。黄丝藻数量庞大。我们的船曾经过好几片覆满黄丝藻的海域,其中有一片水域宽约9米,长至少4千米,远远望去,海面已变成泥土般的颜色。

每一份远航报告都会提及这些黄丝藻,其中澳大利亚附近的海域最为常见。在卢因角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附近,我发现一类具有与黄丝藻相似外观的生物。库克船长詹姆斯·库克(1728~1779),英国探险家、航海家、制图师和皇家海军船长。他曾经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带领船员成为首批登陆澳大利亚东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也创下了欧洲船只首次环绕新西兰航行的纪录。在第三次航行的报告中提到,他手下船员把黄丝藻叫作“海上锯末”。我在印度洋的基林环礁附近,曾看到过大量重叠成几平方厘米大小团块的黄丝藻群。其中,每个黄丝藻的外观都是长长的圆柱细丝,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也有较大的个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黄丝藻细胞两端呈锥形,彼此如显示的那样衔接在一起。每个黄丝藻细胞长度从0.1厘米到0.15厘米不等,个别甚至长达0.2厘米;直径从0.015厘米到0.02厘米不等。中间圆柱状的一端,有一个绿色的膈膜,其中间厚两边薄。我本以为这是一个柔软、透明的小囊的底部,由颗粒状物质构成,沿着外部延伸至圆锥部分的底端。在有的标本中,一种浅褐色的颗粒物质取代了膈膜。我还颇有兴趣地观察到这种浅褐色颗粒物质形成的过程:内层的颗粒物质突然分裂成线状,这些线又构成以一个中心向外辐射的形状;之后,通过一阵杂乱无章的快速运动,这些线持续收缩,在一秒内组成一个小圆球,在空空的细胞内占据了膈膜的位置。任何意外伤害都会加速小圆球的形成。另外,一对这样的小圆球常会出现在两个圆锥体相接的一侧,就像上图显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