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形象地图:中国网民眼中的多元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国民形象:美国梦的个体实现

(一)“美国梦”:财富与自由

“美国梦”是由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于1931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的史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的。从广义上讲,“美国梦”是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是机会平等,是成功,是一种完全依靠个人天赋和奋斗的理想生活图景。秉持“美国梦”的信念,就能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美国梦”实际上是美国自由、平等、人权至上、竞争文化的价值集合,是美国文化的具象化。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在美国,人民相信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而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用亚当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让欧洲上层阶级无法完全理解的梦想。”因为“美国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由的竞争,不被社会阶级所限制,也不依赖于他人的援助。

只要独立个人具备才华和努力,就能被他人认可,从而获得成功。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但也有批评的声音认为,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特别是过于强调了个人和英雄主义。

图9:中国关注“美国梦”的微博用户性别比例、年龄分布

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国梦”是吸引国人到美国经商投资、发展事业乃至移民的最重要的吸引力。两次世界大战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成为“美国梦”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少怀揣“致富”梦想的中国人也主动远渡重洋,到美国寻求发展机遇。

图10:中国最关注“美国梦”的地域热议度、用户热议度

从图9和图10所示微博指数可以看出,中国最关注“美国梦”的是19~34岁的中青年段人群,关注“美国梦”的女性比男性略多,而北上广沿海一带地区则明显比其他地方更关注“美国梦”。这可以归结为中青年人群更有奋斗的动力和进取向上的知识储备资本,而北上广及沿海区域则比其他地方拥有更自由、竞争性更强的经济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我国女性比男性更为关注“美国梦”。这与建国以来,我国女性地位大幅提升,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有着不小的联系。“美国梦”提倡平等,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男女地位的平等。我国女性关注“美国梦”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是经济强国,也有对女性地位的尊重,而这也反映了社会理念的不断进步。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社会得以发展的动力。它是自由与财富的象征,也是美国的社会旗帜。基辛格说:“美国有义务向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其价值观。”“美国梦”正是美国文化在世界的标识。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3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会后双方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也努力地去推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也是合作、发展、和平、共赢的梦。这与美国梦和各国人民的美好的梦想是相通的。”

事实上,“美国梦”也与中国崇尚勤劳的价值观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推崇个人的努力,并且强调不懈努力的重要性,而我国亦有“天道酬勤”一说。因此,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均是源于其价值的共通。

(二)美国人:“不自由 毋宁死”

从图11所示的需求图谱上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热词为“英文”、“收入”、“美国大屠杀”以及与其联系性较强的英国和日本。这一方面折射出文化教育在我国人民身上的投影,一方面表现出经济发展与我国人民对美国人的印象息息相关。国人关心美国英语主要是因为我国越来越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对英语的重视度的提高。

而在我国,英语口音的教学以英式和美式为主,加上美国影视的流行,使不少人都希望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另一方面,美国一直是世界前端的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作为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对美国经济的关心自然不言而喻。近年来,中美贸易也越来越多,中美交流愈加频繁,更多人走出国门,对美国人的看法也有了新的改变。

早年,我国对美国人的印象多为时尚、自信、开放,而近年,通过大量的影视和留美人士的影响,我国国人对其印象又新增了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冒险主义、自负、快节奏等标签。在我国国人看来,美国人深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推崇人权、自由,也带有要在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求生而衍生出的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特点。

图11:百度指数中“美国人”相关印象词

与中国内敛、含蓄、中庸的文化相比,美国人激进、大胆、直接的特点更为突出,这就使得中国人对于美国人的印象更为标签化。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人太过自负和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影视大多给中国人传递一种个人拯救世界、英雄挽救国家的价值观,对于以家国为重,自古深受“和”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这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形成冲突。

总的来说,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最主要还是 “自由”和“人权”。美国人对自由和人权的追求已成为其社会发展和人生追求的核心。“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苏格兰裔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在美国建国前一年的弗吉尼亚州议会上道出这句举世闻名的话,随后《独立宣言》发表,为世界历史发展留下自由光辉的一抹重彩。

(三)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第二十回中,郭靖对杨过曾说过一句语:“为国为民,侠之大也”。如同中国长期以来流行的“行侠仗义”的武侠文化,在美国社会,人们往往也有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英雄情结。文学和艺术往往是社会现实的对应反映,社会问题或许是人们内心对社会正义和安全需求的一种主观反映。

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变形金刚、美国队长等漫画的成功无不彰显美国人的英雄情结。再加上近年美国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吸纳了不少中国文化和武侠元素,都非常受欢迎。美国的英雄情结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萧条,二战即将爆发,人们被不安情绪所笼罩。而就是在这个时期,身穿蓝色紧身衣、身披红色披风、胸前一个大“S”的超人(Superman)——笔尖上第一位英雄人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为何美国人如此迷恋英雄主义?有网友说,“这种英雄情结是美国人的救世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体现”,也有网友说,“由于美国的基督教信仰和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热衷于向世界传播他们的普世价值观,以民主自由的灯塔自居。所以,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而中国网友和影迷也很喜欢以美国人的英雄情结为主题的好莱坞大片。以《变形金刚》为例,2009年《变形金刚2》的内地票房为40366万,名列当年内地票房第二,仅次于《世界末日》; 《变形金刚3》的票房为107158万,摘得当年票房桂冠;《变形金刚4》票房197756万,也是该年度票房冠军。

但是中美的英雄主义还是有区别的,无论是超人还是钢铁人,美国队长都是来自平凡又归于平凡,而中国的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大多却是以牺牲自己换得救济众生,不少都有悲剧和苦情成分。就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亦说:“虽然东西方存在文化差别,但人性价值观的差异并没那么大,其中,不同性会体现在讲述方式上,比如很多中国电影里英雄最后都要死亡,美国电影则是英雄最终获胜。”

还有网友认为,“在美国人的这种情结里,英雄是孤独的,正气忠实的,无所不能的。英雄可以失恋,可以辍学,可以遇到事业的低潮,可以流下眼泪,但是绝对不会被人击倒,他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比如蝙蝠侠,比如超人,比如美国队长,这就是美国英雄片的原则,他们不接受英雄被击倒或者失败,认为这是不可想象的。这点不像中国,在中国,悲情英雄更能吸引票房,比如项羽的英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