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新兴产业是指处于孕育发展阶段尚未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其随着新兴技术的演进而动态发展,增长性和产业带动性强,或将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握其发展特点,顺应发展趋势。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核心技术、产业配套和市场需求的支撑,相对于成熟的传统产业而言,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尚不成熟

新兴产业的技术从萌芽到成熟,需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市场导入—推广应用—产业化”的过程,新兴技术的突破对产业发展起到先导和决定性作用。目前在主导设计、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化生产模式等方面,仍处于持续探索和完善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新兴产业的产业协同体系尚不健全

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产业内部企业间分工合作,由于新兴产业具有“幼稚产业”的特征,产业内企业数量较少、自身发展能力弱、产业成熟度不够,缺少促进企业合作与竞争的网络与机制,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分工与合作。

3.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

新兴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脱节,没有形成显性稳定的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尚待建立,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商业模式未成型、市场化初期生产成本高,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从技术、产业和市场等要素出发,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见表1)。

表1 新兴产业的阶段性特征

孕育期。表示该产业仍处于技术研发时期,存在着众多的可能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存在着高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产业和市场有一段距离。

成长期。表示该产业基本完成了关键的重大技术创新,确立了主导设计,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创新成功的新企业会通过持续的工艺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为整个产业发展开辟出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但产业规模和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成熟期。表示该产业基本解决了相关的技术和市场问题,产业结构日趋完整、布局逐步合理、市场空间基本稳定,产业间的竞争已基本定型,产业内的竞争也以渐进性的创新和组织创新为主,并通过其较强的产业关联度,逐步带动和辐射相关产业。

(三)“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新兴产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1.技术交叉与产业融合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为生物、信息、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技术交叉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向产品的智能化、模式的绿色化、服务的网络化、业态的多元化发展。

2.信息网络技术保持突出地位

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向泛在、融合、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LBS平台、移动智能化、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新技术将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

3.新兴产业引领新的消费方式

移动互联技术、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近场通信(NFC)技术、可降解包装袋生产技术、生物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等逐渐进入消费领域。

4.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互联网金融、创客快速成长。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5年,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与新一代基因组等12项重大技术突破,每年就将产生14万亿~33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价值。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这必将重塑我国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有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国内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个性化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通用航空6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可望超过35万亿元。因此,“十三五”期间,以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