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诸调曲曲调解题的类型分析及其传唱史意义
摘要:《乐府诗集》诸调曲曲调解题征引了《荀录》、刘宋张永《元嘉正声技录》、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和陈释智匠《古今乐录》等几部乐录文献的资料,标点非常困难。本文以瑟调曲曲调解题为例,从解题文字的句式分析入手,将其归纳为五种类型,并分析了不同句式类型所表示的音乐传唱史意义。
关键词:《乐府诗集》 诸调曲 曲调解题 类型分析 传唱史
作者简介:李骜,男,1973年生,山东兰陵人。文学博士,现为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宋书·乐志》所载“清商三调歌诗”,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称之为“诸调曲”。《乐府诗集》诸调曲的解题,大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调曲”“清调曲”等乐类解题,一类是《长歌行》《短歌行》等曲调解题。这些解题文字,虽然长短不一,但因为它们征引了曹魏时期的《荀录》(又称《荀氏录》)、南朝宋代的张永《元嘉正声技录》(简称“张永《元嘉技录》”或“张永《技录》”或“张永《录》”或“张《录》”)和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简称“王僧虔《技录》”或“王《录》”,又有时以人代书,径称“王僧虔”)以及南朝陈代的释智匠《古今乐录》等几部不同历史时期的乐录文献资料,所以,其标点向来称为难题。其中,乐类解题文字较多,标点非常困难,笔者已有《〈乐府诗集〉诸调曲解题的标点和释读》一文做了专题研究。与乐类解题相比,曲调解题的文字则要简短得多,但其标点的难度却仍然不低。因为,这些曲调解题虽然文字不多,但征引的乐录文献却一点也没减少。试举几例如下(暂作简单点断):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卷三十七)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饮马行。今不歌。(卷三十八)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大墙上蒿行。今不歌。(卷三十九)
古今乐录曰。怨诗行。歌东阿王明月照高楼一篇。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古为君一篇。今不传。(卷四十一)
短短一二十字,就涉及两三部乐录,这些文字属于哪部乐录的内容呢?尤其解题中都有“今不歌/传”,究竟是谁说的话呢?如果是《古今乐录》中的话,则意味着该曲调到南朝陈时“今不歌/传”了,如果是王僧虔《技录》中的话,则说明该曲调到南朝宋大明三年就已经“今不歌/传”了。由此可见,正确地判断“今不歌/传”三字的归属,对于梳理该曲调的传唱史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那么,该如何标点这些曲调解题呢?经过细致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解题的句式类型是不同的。例如,《怨诗行》解题谈到了“荀录所载”的情况,而其他三则解题并没有涉及。又如,《东门行》和《饮马行》解题的句式都是“王僧虔技录云”,而《大墙上蒿行》解题的句式则是“王僧虔技录有”。再如,同是“王僧虔技录云”,《东门行》解题是“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而《饮马行》解题则是“饮马行。今不歌”。所以,从其句式类型分析入手,是标点诸调曲曲调解题的一条捷径。
诸调之中,以瑟调的曲调解题最多,所以,本文即以瑟调曲调解题为例分析其句式类型及其所表示的不同的音乐传唱史含义。平、清、楚调曲调解题的句式情况,和瑟调曲调解题的句式情况类似,具体的标点,可以参看本文的附录《〈乐府诗集〉诸调曲曲调解题的标点》。
除《乐府诗集》瑟调曲正文不录的9曲和无解题或解题中无《古今乐录》语的5曲之外,瑟调曲各曲调解题所引《古今乐录》语,根据其句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A.《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某某行》,《荀录》所载《某某篇》,今不传。'”
属于此种类型的曲调有4支:《却东西门行》,《荀录》所载武帝《鸿雁》一篇;《墙上难用趋行》,《荀录》所载武帝《墙上》一篇;《艳歌双鸿行》,《荀录》所载武帝《双鸿》一篇;《艳歌福钟行》,《荀录》所载武帝《福钟》一篇。大明三年宴乐皆已“今不传”。
对于此种类型解题的含义,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是表明该曲调到大明三年已经“今不传”了。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点偏颇,因为该型解题的含义仅能说明:对于该曲调而言,《荀录》所载《某某篇》曲辞,大明三年宴乐已经“今不传”了;没有明确说该曲调不传。例如,《乐府诗集》卷四十一《怨诗行》解题引《古今乐录》曰:“《怨诗行》,歌东阿王《明月照高楼》一篇。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古《为君》一篇,今不传。'”如果单看其转引的王《录》语的句式,其类型和A型完全一样,但智匠明确交代了南朝陈时《怨诗行》所歌之辞,该辞理应传自晋宋齐梁(《宋书·乐志》所载西晋“荀勖撰旧词施用者”之《楚调怨诗》,正是曹植《明月照高楼》一篇)。换句话说,《怨诗行》一曲,《荀录》所载古《为君》一辞大明三年已经不传,但其曲调仍然“健在”,只是所歌之辞换成了曹植《明月照高楼》一篇,并且一直传唱到智匠时代。
综上所述,此种类型的解题,揭示了《荀录》所载辞在刘宋大明三年“今不传”的情况,但该曲调还是存世的,至于该曲调其时所歌何辞,则未做明确说明,不可据之推断该曲调大明三年宴乐已经“今不传”。
B.《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某某行》,今不歌。'”
属于此种类型的曲调有3支:《东西门行》《顺东西门行》《饮马长城窟行》。
其解题既然引“王僧虔《技录》云”,则所引之语必定是完整的话,故此型解题中“今不歌”,和A型解题中的“今不传”一样,必须要看作王《录》语,解题所引王《录》之语才能构成一句完整的话。
《宋书·乐志一》载刘宋顺帝昇明二年(478)王僧虔上表论三调歌云:“又今之清商,实由铜雀,魏氏三祖,风流可怀,京洛相高,江左弥重。谅以金县干戚,事绝于斯。而情变听改,稍复零落,十数年间,亡者将半。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综合这段话以及瑟调曲乐类和曲调解题中所引王《录》语来看,王僧虔对于三调歌曲的传承极为敏感。在瑟调曲乐类解题和A型句式解题中,王僧虔针对《荀录》所载歌辞,说明了它们在刘宋大明三年(459)“传者”与“不传”的情况。此型解题中的“今不歌”,也应该有一个潜在的参照文本,而这个参照文本,显然不是《荀录》,其最大的可能即应当是张永的《元嘉正声技录》。所以,此种类型的解题,其音乐传唱史含义应当是该曲调在元嘉年间可歌,而到了大明三年已经“今不歌”了。当然,“今不歌”并非意味着该曲调已经不传,只是说该曲调已不再入乐歌唱,而成为纯粹的器乐曲了。
C.《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某某行》,歌《某某篇》。'”
属于此种类型的曲调有5支。其中,《陇西行》,歌武帝《碣石》、明帝《夏门》二篇;《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煌煌京洛行》,歌文帝《园桃》一篇;《门有车马客行》,歌东阿王《置酒》一篇。
此种类型的解题,揭示了刘宋大明三年宴乐该曲调所歌之辞,但没有明确交代智匠时代该曲调传否的情况。
D.《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某某行》,歌《某某篇》。’今不歌/传。”
属于此种类型的曲调有4支:《折杨柳行》《西门行》《东门行》《棹歌行》。
如上文所分析,A型解题中的“今不传”和B型解题中的“今不歌”,都是《古今乐录》直接征引的王《录》中语,因为只有这样理解,王《录》中语才能构成一句完整的话。而此型解题中的“今不歌/传”,却不能做同样理解,而必须将其看作智匠的插话,理由如下。
首先,在C型解题中,王《录》云“《某某行》歌《某某篇》”句式,揭示的是刘宋大明三年宴乐该曲调所歌之辞,而此型解题中也有这个句式,同样的句式揭示的理应是同样的内容,不容做不同的理解。
其次,智匠既引王《录》云“《某某行》歌《某某篇》”,揭示了大明三年宴乐该曲调所歌之辞,再将“今不歌/传”看作王《录》中语,则必然出现该曲调在同一时间既“歌”又“不歌”的逻辑混乱;所以,“今不歌/传”只能理解为智匠的话,补充交代了该曲调在南朝陈时已不歌或不传的情况。
最后,《棹歌行》解题引《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棹歌行》,歌明帝《王者布大化》一篇。’或云左延年作。今不歌。梁简文帝在东宫更制歌,少异此也。”明确说该曲调在梁简文帝时仍在传唱并“更制”新歌,则解题中“今不歌”当然不可能是王《录》中语,而只能是智匠的插话。
综上所述,此种类型的解题,通过转引王《录》中语,揭示了刘宋大明三年宴乐该曲调所歌之辞,又引智匠《古今乐录》的插话,补充说明了智匠时代该曲调“今不歌/传”的情况。其中,《折杨柳行》,大明三年歌魏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至智匠时已不歌;《西门行》,大明三年歌古《西门》一篇,至智匠时已不传;《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至智匠时已不歌;《棹歌行》,大明三年歌魏明帝《王者布大化》一篇,梁代仍在传唱,并且“梁简文帝在东宫更制歌”,至智匠时已不歌。
E.《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某某行》,今不歌。”
属于这种类型的曲调有9支:《上留田行》《新城安乐宫行》《大墙上蒿行》《野田黄雀行》《日重光行》《蜀道难行》《蒲坂行》《白杨行》《胡无人行》。
此型解题的句式与上述四种解题的句式有明显的差异。上述四种解题,智匠都是说“王僧虔《技录》云”,显见其后必直接引有王《录》中语,而且所引之语还应该是完整的话;而此型解题,智匠只是说“王僧虔《技录》有某某行”,可见这是转述王《录》的内容,因此后面“今不歌”应该看作智匠的补充说明。
有学者将其点断为:《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 ‘有《上留田行》,今不歌。'”并反驳说:“有人可能将 ‘今不歌’理解为《古今乐录》的话,若果如此,智匠径云 ‘《上留田行》,今不歌’即可,何烦引王僧虔《技录》呢?”此观点颇有武断之嫌。首先,智匠引王僧虔《技录》,是为了说明该曲调的历史传唱情况,体现了其作为音乐史家的历史感,是极为必要的,若径云“《上留田行》,今不歌”,则仅说明了南朝陈时的传唱情况。其次,前述B型解题表达的就是某曲调大明三年“今不歌”的意思,其句式既简洁,又明了,若王僧虔真的想表达这种意思,直接用B型解题句式即可,何必多此一举而造出“有《上留田行》,今不歌”这种怪异的句式?最后,“有《上留田行》”若单独成句,则述词“有”之前缺少体词,其句式颇为怪异。试比较王《录》常用句式:“《明君》有闲弦及契注声”“平调有七曲”“平调又有《鞠歌行》”“清调有六曲”“瑟调曲有《善哉行》”“楚调曲有《白头吟行》”,其述词“有”之前皆带有体词。再看张《录》常用句式:“相和有四引”“相和有十五曲”,“古有六引”“古有十七曲”“古有八曲”“未歌之前有八部弦”“未歌之前有五部弦”“未歌之前有七部弦”“未歌之前有一部弦”,其述词“有”之前亦皆有体词或时间状语词。当然,《古今乐录》也常用这种句式来转述张、王二《录》的内容,例如,“张永《元嘉技录》有咏叹四曲”“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上举2例和此型解题所涉及的9例,所有这11处解题;其句式都是一样的,可以概括为“《古今乐录》曰:‘张/王《录》有某某’”;其功能也都是相同的,都是智匠用来转述张、王二《录》内容的,根据前后一致的原则,对其标点处理也不应有两样。
确定此型解题中的“今不歌”是智匠的话之后,则智匠之所以说“今不歌”,显然就大明三年宴乐该曲调可歌而言。所以,此种类型的解题,其含义应当是该曲调在刘宋大明三年宴乐可歌,而至智匠时代已“今不歌”;至于大明三年所歌曲辞具体为何,则没有明确交代。
附录(《乐府诗集》诸调曲曲调解题的标点)
卷三十
平调曲
短歌行二首六解 魏武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曰:“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卷三十一
猛虎行 魏文帝
《古今乐录》曰:“《猛虎行》,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明帝《双桐》一篇,今不传。'”
卷三十二
从军行五首 王粲
《古今乐录》曰:“《从军行》,王僧虔云:‘《荀录》所载左延年《苦哉》一篇,今不传。'”
卷三十三
鞠歌行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 ‘平调又有《鞠歌行》。’今无歌者。”
清调曲
卷三十四
豫章行 古辞
《古今乐录》曰:“《豫章行》,王僧虔云:‘《荀录》所载古《白杨》一篇,今不传。'”
瑟调曲
卷三十七
陇西行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陇西行》,歌武帝《碣石》、文帝《夏门》二篇。”
折杨柳行四解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折杨柳行》,歌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今不歌。”
西门行六解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 ‘《西门行》,歌古《西门》一篇。’今不传。”
东门行四解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
东西门行 刘孝威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东西门行》,今不歌。'”
却东西门行 魏武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却东西门行》,《荀录》所载武帝《鸿雁》一篇,今不传。'”
顺东西门行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顺东西门行》,今不歌。'”
卷三十八
饮马长城窟行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饮马行》,今不歌。'”
上留田行 魏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上留田行》,今不歌。”
新城安乐宫 梁简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新城安乐宫行》,今不歌。”
卷三十九
大墙上蒿行 魏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大墙上蒿行》,今不歌。”
野田黄雀行四解 曹植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野田黄雀行》,今不歌。”
雁门太守行八解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
艳歌何尝行四解 古辞
一曰《飞鹄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
艳歌行 古辞
《古今乐录》曰:“《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歌[行]》。王僧虔《技录》云:‘《艳歌双鸿行》,《荀录》所载《双鸿》一篇,《艳歌福钟行》,《荀录》所载《福钟》一篇,今皆不传。《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荀录》所载《罗敷》一篇,相和中歌之,[瑟调中]今不歌。'”
煌煌京洛行五解 魏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煌煌京洛行》,歌文帝《园桃》一篇。'”
卷四十
门有车马客行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门有车马客行》,歌东阿王《置酒》一篇。'”
墙上难为趋 傅玄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墙上难用趋行》,《荀录》所载《墙上》一篇,今不传。'”
日重光行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日重光行》,今不传。”
蜀道难二首 梁简文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蜀道难行》,今不歌。”
棹歌行五解 魏明帝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棹歌行》,歌明帝《王者布大化》一篇。’或云左延年作,今不歌。梁简文帝在东宫更制歌,少异此也。”
蒲坂行 陆厥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蒲坂行》,今不歌。”
白杨行 傅玄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白杨行》,今不歌。”
胡无人行 徐摛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胡无人行》,今不歌。”
卷四十一
楚调曲
白头吟二首五解 古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曰:‘《白头吟行》,歌古《皑如山上雪篇》。'”
泰山吟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泰山吟行》,今不歌。”
梁甫吟 诸葛亮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梁甫吟行》,今不歌。”
东武吟行 陆机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东武吟行》,今不歌。”
怨诗行 古辞
《古今乐录》曰:“《怨诗行》,歌东阿王《明月照高楼》一篇。王僧虔《技录》曰:‘《荀录》所载《古为君》一篇,今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