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
上面讲到,四大辅政大臣中的鳌拜独揽朝政大权,丝毫不把年轻的皇帝放在眼中。康熙五年(1666),还发生圈换旗地的重大事件,突出了鳌拜专权的嚣张声势。
康熙14岁亲政时,鳌拜依旧把持着权力不放,不仅如此,当苏克萨哈要求辞职,将政权还给皇帝时,鳌拜担心失去辅政的权力,居然诬陷苏克萨哈辞职是“背负先帝”“别怀异心”(《清史稿·苏克萨哈传》),要求将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康熙不同意,跋扈成性的鳌拜便在康熙面前疾言厉色,多加要挟,最终康熙被逼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面对如此骄横凶狠的权臣,康熙和太皇太后实在忍无可忍。但是,鳌拜为四朝勋臣,是老辣的政治人物,握有重兵,遍置党羽,不易歼灭。就连康熙的御前侍卫都被鳌拜收买,经常在康熙面前称赞鳌拜为“圣人”,可见,康熙的言行已经在鳌拜的控制之中。那么,年少的康熙如何才能将其擒拿呢?为此,便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大戏。
就当时而言,消灭鳌拜的党羽及势力,让康熙真正实现亲政自然是当务之急。但是,聪慧的太皇太后和年少有为的康熙都明白,要想彻底打压鳌拜集团,绝对不可鲁莽行事。
于是,为了遏制鳌拜的嚣张势力,康熙亲政之后,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首先想到了联姻。因为清朝一直都有满蒙联姻的定制,而且孝庄对此也十分重视。于是,便决定册立索尼的孙女为康熙的皇后、纳遏必隆的女儿为贵妃,如此一来便把康熙与索尼、遏必隆家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鳌拜处在了一个孤立的境地之中。
接着,她又安排索尼之子索额图辞去了一切职务,到皇帝身边担当起了侍卫的角色。为了让鳌拜疏于防范,康熙表现出了对“布库”(满族摔跤)极高的兴致,经常组织和观看身边小太监们表演“布库”,以便让鳌拜觉得皇帝贪图玩乐,不足为患。后来,康熙还以喜欢观看“布库”表演为名,招了二十几个专门表演“布库”的少年进宫留在自己的身边。鳌拜自然不把这一群小毛孩子放在眼中,可也正是这一群孩子完成了智擒鳌拜的重要戏份。
那一天,康熙在武英殿召见鳌拜,鳌拜像往常一样准备带刀上朝。当时,正值索额图当职。他将鳌拜拦在门外,说道:“鳌少保,如今皇上已经亲政两年之久了,再带武器上朝也不合规矩,以免落得恐吓皇上之嫌,您还是卸下武器再面圣吧!”
鳌拜心想,索额图之言也不无道理。而且,当时鳌拜也丝毫没有想到皇帝会设计暗算自己,于是便将刀交给了索额图保管。
但是,像鳌拜这样的大将,即使没有了武器,一般人也绝不是他的对手。况且,他在皇帝身边的耳目众多,如果康熙事先安排了武功高强的人守候在侧,难免不为鳌拜所知。如此说来,康熙怎么做才能够万无一失地达到目的呢?
原来,康熙在召见鳌拜之前早有准备。由于鳌拜是辅政大臣,在面见皇帝的时候是要赐给座位的。于是,康熙便命人在鳌拜坐的椅子上做了手脚:将椅子的一条腿弄折,然后再用胶轻轻地粘在一起。然后,将椅子后面站立的侍卫换成了那群“布库”少年中最厉害的一个。
鳌拜进入武英殿行过君臣之礼以后,便坐在椅子上与皇上谈起事来。不久后,一位侍者按照规矩为鳌拜奉上了茶水,此人也是“布库”少年中十分厉害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年端给鳌拜的茶杯是用开水煮了半个时辰的,而茶托则是凉的。鳌拜接过茶托,并未觉得有何异样。但是,打开茶杯的时候,着实被烫了一下。于是,便一声惊呼,将茶杯丢在了地上,身子也随之向一侧躲去。这一侧身,那条做过手脚的椅子腿便断掉了。鳌拜一时重心不稳,摔倒在了地上。
这时,他椅子后面的少年用椅子把鳌拜扣住,送茶的少年也就势上前一按。接着,两人冲门外大叫道:“鳌少保栽倒了,快来人扶一下。”门外的十几个“布库”少年应声冲进殿中,将鳌拜死死地擒拿住了。鳌拜本来听到两位少年的喊声,还等着人来扶他,却没想到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接着,皇上就势宣布了鳌拜的30条罪状,命人将其关进了牢中。
这是《南亭笔记》之《清宫述闻》中关于康熙智擒鳌拜的一段记载。正史中对于鳌拜被擒一事记载在《清圣祖实录》上,且只有13个字:“命议政王等拏问辅臣公鳌拜等。”这13个字只说了擒拿鳌拜是皇帝命令,由议政王去办,并且的确是把鳌拜捉拿了。但是,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是由什么人捉拿的却没有任何记载。
于是,历史上便延伸出来了众多关于这一段故事的版本。除了上述故事中所讲到的之外,大体还有三种版本的史料记载:
一是昭梿《啸亭杂录》卷一《圣祖拏鳌拜》中所记载的:康熙与索额图密谋,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又以自己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召集侍卫武士问他们:“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唯独畏惧皇上。”康熙便宣布了鳌拜罪状,命令大家将其擒扑。
二是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中所记载的,皇帝不满鳌拜的跋扈,平日选了一些身强体健的小太监练习“布库”,鳌拜平日前来奏事时,皇帝也不避忌。鳌拜便以为是皇帝生性爱玩,胸无大志,便放松了警惕。一天,鳌拜去奏事的时候,皇帝便趁其不备,命十几个小太监将其擒拿住了。
三是《清史通俗演义》中所记载的:康熙帝到慈宁宫内去见太后,控诉鳌拜的罪状,太后无计可施,只是好言抚慰。康熙忍无可忍,便向各王邸中,选了百名亲王子弟,一起练习武艺,不到一年,这些亲王子弟都学得武艺高强。于是,康熙帝不动声色,先封鳌拜为一等公,歇了数日,单召鳌拜入内议事。鳌拜欣然前往,到了内廷,这些亲王子弟便在皇帝的指令之下将鳌拜一举擒获了。
在这几种史料记载中,多数学者都觉得由“布库”兵所擒一说最为可信。但无论如何,康熙大帝的智擒之举使得鳌拜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令清朝的皇权得到了巩固,为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康熙大帝初展其超人睿智、优秀杰出的帝王之风。
兴盛一时的满式摔跤——布库
布库,是满语中摔跤的意思,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也叫撩脚或撩跤、掼跤。进行“布库”的人着短袖跤衣,领及襟用七八层布缝之,十分坚挺。
布库分为单人布库和双人布库两种,单人布库与普通的摔跤没有太大区别,就是一对一进行角逐。双人布库在比赛时,先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形角斗区,每对分为两组,每组两人,一人背着另一人。比赛开始,两队互相接近,背在背上的人相互争斗,设法把对方推出场外或把对方从背上拉下来,以此决定胜负。
《塞宴四事图》中描绘的满族“布库”
清朝“布库戏”的盛行,得从女真族说起。女真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就有“摔跤赌羊”的习俗,而清朝的王室是女真族的后裔,因此便沿袭了祖先的传统。
清王室建立大清国之后,与蒙古诸部建立了友好同盟。在清王室入关之前,蒙古族摔跤技艺尤胜满族。所以,每逢宴会,便会让有力士表演摔跤助兴。清太宗皇太极还曾赐封蒙古族的摔跤手以勇士称号,并赏赐给他们上好的衣衫物品,让他们传授蒙古的摔跤技艺。
清王室入关之后,更是提倡摔跤,其技艺也逐渐超过了蒙古族。对此,《啸亭杂录》卷二中曾有记载:
顺治年间,蒙古喀尔喀部派使臣入朝参见,并带来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顺治帝下令在招待的宴会上进行摔跤比赛以助兴,可是,几番比试下来,清朝的几个摔跤手连连失败。顺治皇帝觉得有损颜面,下旨一定要招募高手赢得比试。
礼亲王代善的儿子惠顺王是位力大无穷、跤艺超群的人,很想与蒙古摔跤手一较高下,但又碍于身份不便出面。几经斟酌之后,便假扮成了侍卫与对方进行比试,结果顷刻间便取得了胜利。此举让顺治皇帝甚是喜悦,赏赐给了惠顺王众多礼品。
不仅顺治帝喜爱“布库”表演,康熙皇帝也对其甚是爱好。他每年到木兰围场行围的时候,都要和蒙古各部台吉举行联欢,其中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便是“布库”,而“布库”也因清王室的青睐而兴盛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