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扬异域之饮马天竺:王玄策演义(评话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回 唐三藏求学天竺王玄策一访印度

王玄策率领使团翻越葱岭,传说中的葱岭就是不周山,气候特别恶劣。大家走得太累了,干脆就坐下歇歇,王玄策看大家没精神,干脆给大家讲起了天竺的事情:“天竺,据玄奘大师说,也叫印度,什么习俗、景致等等,跟咱们大唐完全不一样,比如什么摩珂菩提寺、耆阇崛山等等,等到了那儿,我带你们亲眼看看怎么样?”

说到这有人问了,别人都不知道天竺怎么回事,王玄策怎么那么清楚呢?这里呢,还得把其中的原委给您讲讲。

贞观年间,大唐的国力已经从隋朝末年的战乱凋敝转入强盛,唐太宗李世民就开始开疆拓土,平南扫北、征东击西,那是威风八面啊!不过咱们这呢,仅说西线的情况。

贞观十五年前后,西线战场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唐太宗任命的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攻下高昌,平定西域,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其二,天竺国的婆罗门使者,经西域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面见唐太宗。

而唐太宗呢,一听天竺国的使者,还真有点蒙!要说呢,唐太宗也算个见识极广的人物,对于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和国家的情况知之甚详,可对于天竺国,也就是从一些外来僧人的口中听说过,只知道天竺是个大国。但天竺在哪儿?国家大到什么程度?有多强盛?全都不太清楚。而且唐太宗一想:天竺使者从西域来,是不是他们的国家离着西域不远呢?我们刚刚平定了西域,他们会不会给捣乱呢?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摸底,特别发国书慰问,而且派了大臣,跟婆罗门使者询问天竺的情况。婆罗门使者自然不会给自己的国家抹黑,所以大说特说天竺的强盛。

等大臣把情况反馈给李世民,李世民发现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第一,天竺国跟我们不直接相邻,但是呢,跟吐蕃相邻,现在也有一个圣君在位,就是戒日王尸罗逸多。第二,天竺国是怎么知道我们大唐的呢?那是因为唐朝的僧人玄奘法师,经西域到了印度学习佛法,几年之后,玄奘法师佛法大成,名震天竺,戒日王特别接见了玄奘法师。戒日王就得问呐:“您从哪儿来?”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

“哦?大唐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玄奘法师自然不敢怠慢,赶紧把大唐的情况给戒日王讲了不少。戒日王尸罗逸多一听,当时就来了兴趣!哦!大唐在吐蕃以东,现在的皇帝李世民,也是个英雄!

咱们俗话说,英雄之间,惺惺相惜。所以戒日王马上派遣了尊贵的婆罗门使者,经西域出访大唐。这就是婆罗门使者来的原因。

唐太宗了解了天竺使者来访的原委之后,摆出了一副大国的气势。毕竟现在西域刚定,多一个朋友好过多一个敌人,所以马上再派人抚慰,然后派出云骑尉梁怀璥往通天竺。这样中印两国在唐代时期,算是正式建立了友好的交往。

说实话,大唐在当时,的确是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来的婆罗门使者大开眼界,所以回去之后,跟戒日王尸罗逸多也大说特说唐王朝的强盛。戒日王听了高兴,赶紧再遣使者,出使大唐,打算跟唐朝做个长期的交流。唐太宗李世民一看,你跟我表示友好,那我也得表示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了朝散大夫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前融州黄水县县令王玄策为副使,出访天竺。当然了,这次出访天竺是主要任务之一,而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安抚西域和中亚各部族的人心。此时唐朝刚把此地的西突厥势力击溃,安抚民心势在必行。所以呢,这就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

古画中的唐玄奘

这件事发生在贞观十七年。李义表和王玄策从西域经中亚诸国到了天竺之后,受到了戒日王尸罗逸多的热情接待,他们在西域、中亚以及天竺游历考察了两年多。等把各国的情况仔仔细细地考察了一遍,返回长安,已经是贞观二十年了。

而就在王玄策他们游历天竺的时候,贞观十九年正月,佛教大师玄奘从天竺经西域回国,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派出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前来迎接。

咱们这说一句,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唐三藏,在历史上远没有《西游记》里面风光,出发的时候皇上接见,还认了干兄弟。其实都没有!玄奘法师走的时候,就跟个偷渡客差不多。但回来可不一样了,宰相相迎、皇上接见等等等等,那是最尊贵的礼节。有人问了,这是为什么呢?走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差距怎么那么大呢?咱就这么说,唐太宗有他自己的打算。

您想想啊,现在西域平定,下面呢,就该治理了。可是呢,西域地区、民族众多,怎么去治理呢?用僵死的条条框框肯定不行。比如你说民主好,这没错,但有些地方并没有民主的风气,你要生搬硬套,肯定就得变味,然后就得乱!当时虽然没有民主一说,但情况差不多,你信奉儒家,西域不一定行!那怎么办呢?唐太宗李世民就琢磨着:我干脆了解一下西域的状况,看看每个民族都什么习惯,我因地制宜,才能得到长治久安。

可是呢,唐太宗的想法挺好,但实行起来有难度!咱们说,东汉之后,天下大乱!中原王朝和西域的联系时断时续,政权统一的时候,联系还多点,一旦出现战乱,中原王朝自己都自顾不暇,哪有精力跟西域联系呢?所以每到这时候,西域就会脱离控制。您想想,从东汉末年开始,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来年的时间,战乱的时间占绝大多数,就算有比较熟悉西域的人,经过战乱和那么长时间,早都去世了。这怎么办呢?唐太宗为此是头疼不已!

哎,就在这个时候,救星来了!谁呢?玄奘法师!他经西域,往返大唐和天竺,一待就是十几年,他肯定比别人了解得多,而且对西域远处的大国天竺也很熟悉,这太好了!

所以唐太宗就让宰相房玄龄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在长安的十里外迎接,自己呢,则命人在宫中盛排筵宴,接见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感慨万千啊!你说走的时候什么样?回来的时候什么样?差距怎么那么大呢?不用说,这回皇上肯定用得着我,不然才不会这么隆重地迎接呢!

不过呢,玄奘法师也留了个心眼,皇上既然用得上我,那我提点要求,十之八九,皇上肯定也得答应!所以玄奘法师呢,就在筵席之上跟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贫僧立志弘扬佛法,请皇上恩准,让贫僧留在长安,翻译佛经,普度芸芸众生!”

唐太宗李世民呢,对于弘扬佛法的事,他倒没什么反对意见。唐朝的风气非常开放,在李世民眼中,你只要不反我们李氏皇族和大唐的天下,要干什么我不用多干涉,翻译佛经、弘扬佛法什么的,都没关系,你就干去吧。但是,你得先把我关心的事办到!所以李世民当场,那是满口答应。

等到宴席过后,李世民呢,又升坐偏殿,召见了玄奘法师。刚才酒宴之上,大家都说的是官话,这回该谈实质的了。李世民就跟玄奘法师讲了:“我听闻大师经西域到天竺,游历甚久,朕对于西域和天竺之事特别感兴趣。大师可否把沿途的所见所闻,都详细地告诉朕?”

咱们说玄奘法师,那也是人中的尖子,心里跟明镜一样,当时就明白了,我走的时候,西域还不属于大唐,等我回来,西域就已经归了大唐!不用说,皇上这是要通过我了解西域和天竺的情况,这是要摸底啊!

咱还别说,玄奘法师除了是个佛学大家以外,也算个大旅行家,所过之处,他都要了解了解。所以在西域和天竺打了个来回,历时十几年,对那儿的风俗习惯也是比较了解。所以这玄奘法师也就答应:“陛下,西域和天竺的境况,贫僧了解一二,只不过内容比较多,贫僧一半时讲解不清。不过既然陛下希望知道,那贫僧愿把在西域和天竺的所闻所见写出来,供陛下御览!”

您看见没,这就叫明白人,多的话不用说,双方是心领神会。于是乎,双方就各自开始忙活。唐太宗话付前言,让玄奘法师入住弘福寺,翻译佛经。而玄奘法师呢,让弟子笔录,他口述,著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李世民一看,那是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