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近代简史
一 被占领与合并时期(1795~1830年)
1.法国占领时期(1795~1815年)
在法国占领的20年中,法国统治者对比利时人民横征暴敛,并采取宗教迫害和强行征兵等政策。尤其是拿破仑帝国连绵不断的扩张和侵略战争,给比利时带来了沉重的苦难。这迫使比利时人民不断奋起反抗,多次发动起义。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一战被欧洲联军打败。拿破仑后来的“百日政变”也很快被扑灭。法国对比利时的占领和控制宣告结束。但是,比利时并未因此获得独立自主。由于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担心法国的扩张势力卷土重来,所以决定在法国西北边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屏障国家”。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比利时各省被正式移交给荷兰国王威廉一世。于是,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了一个联合王国——尼德兰王国。
独立前的比利时一直是欧洲列强相互争夺、任意宰割的对象。这导致它的政治边界与自然边界极不吻合。它同荷兰的边界是由1648年《明斯特条约》规定的;它同法国的边界则是由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规定的。
长期被欧洲列强分割和统治的比利时逐渐产生了独立自主意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在国家独立理念的鼓舞下,布鲁塞尔和列日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1790年在布鲁塞尔宣布比利时联合王国的成立。但不久,奥地利侵入布鲁塞尔和列日,并恢复其统治。1794年弗勒吕斯战役后,法国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比利时。最初,法国的“解放军”受到欢迎,因为他们摧毁了旧制度,恢复了公民自由。但后来,法国占领军的强行征兵和横征暴敛引起了比利时人的不满。
2.奥伦治家族统治时期(1815~1830年)
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列强为削弱法国,决定将比利时交由荷兰统治。这种人为的强行合并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利时人对列强的摆布和荷兰统治者的专横深恶痛绝。首先,南、北两方的经济差异和对立十分明显: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方——比利时,无论从事农业或工业的人都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在工商业发达的北方——荷兰,大部分工商业主要求实行自由贸易。其次,宗教方面的对立也十分突出:北方公开信仰新教——加尔文教;南方则一律信奉天主教。此外,语言方面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南部讲法语;北部讲荷兰语,且人口比讲法语的多。在奥伦治家族统治下,比利时人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威廉一世先是取缔教会学校,继而把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改为荷兰语。这必然激起比利时各阶层的反对。1828年,比利时自由党和天主教党联合组成“反对派”联盟,为废除新税和争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斗争。长期受异族统治的比利时人此时已具有了强烈的自由和民族意识。他们通过政治手段要求实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并渴望摆脱荷兰的统治而取得某种形式的独立,建立起属于比利时人民的新国家。所以,当法国1830年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后,布鲁塞尔和列日人也随之发动起义,推翻了荷兰的统治,取得了比利时的独立。
二 从独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30~1918年)
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1830年8月25日,布鲁塞尔民众发动了反对荷兰统治者的起义。荷兰国王威廉一世长子奥伦治亲王到布鲁塞尔与起义者谈判未果,于是便派弗里德里希亲王率领军队镇压起义者。经过激烈的巷战,荷兰军队败退。9月25日,自由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组成了临时政府。11月18日,比利时国民大会的200名代表在布鲁塞尔集会,宣告比利时独立。此后,起义扩展到全国。1931年1月20日,英国、法国和普鲁士参加的伦敦会议承认比利时的独立,并保证它的永久中立。2月7日,国民大会颁布比利时宪法,规定比利时为世袭的君主立宪国。6月4日,国民大会选举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为国王,称利奥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荷兰军队入侵比利时后,利奥波德一世请求法国保护。法国军队开进比利时,荷兰军队被迫撤出比利时。1839年,比利时与荷兰签订和约,把林堡省与卢森堡省大部划归荷兰。荷兰承认比利时为独立国家,并由英、法、普、俄等国保障其永久中立地位。
独立后的比利时在社会经济方面得到迅速发展。1831~1870年,它的煤炭和冶炼工业的发展尤其显著。19世纪末,比利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此期间,它参加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从1876年起,比利时侵占刚果领土,从那里掠夺大量橡胶、象牙等资源。1908年刚果自由邦成为比利时殖民地。
20世纪初,欧洲两个帝国主义敌对集团逐渐形成。虽然比利时奉行中立外交,但德国制定的施利芬计划仍将其列为进攻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8月4日,德国军队大举侵入比利时,结果遭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经过两周的血战,德国才得以进入布鲁塞尔。比利时军队在安特卫普坚持战斗,最后退至伊泽尔河西岸固守,直到1918年转入反攻。在整个战争中,国王阿尔贝一世作为比军统帅坚持留在国土上,比利时政府则撤到法国西海岸的勒阿弗尔市。
德国把征服比利时作为其西线战争目标的核心步骤。占领比利时后,德国决定将比利时降至其“属国”地位。为此,占领军大力鼓动极端主义的弗拉芒运动,收买和拉拢弗拉芒地区愿意投靠德国的“合作者”。1916年,德国将比利时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部分成弗拉芒语和法语两部分,重新开办根特大学作为弗拉芒语的学府,并策划将比利时划分为两个行政单位。此举遭到多数比利时人的反对。在战争中,比利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遭到巨大损失:军民伤亡达10万人;被流放到德国服役的有12万人;全国80%的熔铁炉、40%的铁路遭到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