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的奥妙:常见易错易混字详说细解(插图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纠正错别字的主要方法

2.3.1 形辨法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最大特点是只需用眼睛“读”便能思考并理解其意思,文字学者用一句话概括为“据义构形,以形表义”。所谓形辨法,就是抓住这个本质识记和使用汉字,继而发现和纠正错别字。

(1)把象形字、指事字分解为最小的结构单位进行剖析。例如,“韭”是我国栽培历史最久的蔬菜之一,上面的“非”像露出地面生长的韭菜形,下面的“一”代表地面。也有学者认为,韭菜种植后可反复收割,即种一次,全年能收割三四次,食用的时间比别的蔬菜长久,故上面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三(多)横,且全字读音为“久”。明白了这个造字原理,书写时便不会将最下面的“一”丢掉了。

左为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右是西周散氏盘、秦峄山刻石上的“以”字。“”是古代掘地松土的家具,用作构字左偏旁近似写作“”。“以”的古文字用“)”和“人”会意,意义指向是具象的。常言道“实字好认,虚字难说”,其实不尽然,有些虚字由实字转化而来,完全能说得出、体会到。

(2)把会意字、形声字这样的合体字分解为若干个结构单位进行剖析,然后弄清楚会意字的结构单位或形声字中形旁的表意类属,进而推及整个字的意义。例如,“以”是个会意字,规范化的楷书字形,右边的构件一目了然为“人”字;而左边的一直让人不知所云,颇有争议,现今多倾向于古人耕田必用的农具“”(sì,“耜”的初文)。全字的取象应为“”或“人”拿着并使用“”,归根结底表达了“用”这个意思。源于此,“以”起初是个动词,属实词,有用、使用、认为、从事等义。后来由实及虚,虚化为介词和连词:作介词,表示凭借、把、拿、靠、因为、在于等;作连词,表示目的、并列、相承等关系。了解了“以”的这种构形及其造字理据,就不会与“已经”的“已”相混淆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骨哨,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类骨哨,或用于演奏音乐,或用于狩猎。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个“哨”的构字部件“肖”,除表读音、表(口)小义,还可释为“似也”,即猎人用模拟动物的哨声,对动物进行诱杀。

会意形声字是比较特殊的合体字,对其表意的结构单位进行综合分析,可采取链式的识记方法,变静态的单个字为动态的群组字,进而更加快捷地减少错别字。例如,“肖”由“月(肉)”和“小”组合而成,“小”亦声。读xiāo,本指细小、细微的肉末。读xiào,表示细小之物用肉眼观看形状相似,即相似、类似。常用于“不肖”,义为不似其先,多比喻品行不端的后代,或才能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称(无能的谦辞)。基于上述原因,从“肖”取义的汉字多含有尖端、渐小等核心意思。也就是说,“肖”既表读音又兼表意功能。①“哨”本指口小而不能容纳(一说口歪不正)。引申指哨子、用口或哨子吹的高尖声。近现代表示巡逻、警戒防守等设的岗位。古时“哨”有不正义,“花哨”“花里胡哨”的“哨”说的是装饰过艳,花样变化多。②“梢”本指树尖或树枝的末端。引申指条状物的末端或时间的尽头。“盯梢”指的便是暗中跟在被监视人的后边,监视其行动。③“稍”原指禾谷的末端。禾谷的末端细小,作副词,引申指时间、程度的微小,“稍微”用的就是这个义项。禾谷之末是逐渐变细小的,由此进一步虚化,也表示逐渐、已经等。“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的“稍”即释为逐渐。又读shào,用于军事或体操口令“稍息”。④“艄”,明代《水浒传》中首见该字的踪影。本指船尾。引申为舵。“船艄”即船尾。“艄公”就是在船尾掌舵的人,亦泛指木船上掌舵的人或船夫。由于明代以前无“艄”字,“艄公”曾写作“梢公”。但从汉字的规范化及表达的准确性上看,还是“艄公”更妥当,这同“舨”字创制后“舢舨”不宜再写为“舢板”是同样的道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便将“艄公”作为规范词形,并在词条下标明:“不要写作‘梢公’。”

明代钟钦礼的《雪溪放艇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在船尾为舱内依篷而坐的文人撑篙的就是“艄公”,旧时多由有经验的人担当,技术上相当于船夫中的“公公”,故名。“艄公”的手上掌握着船上所有人的性命,千万不要写成在树梢上耍酷玩命的“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