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1)品牌方法论的第一条:笃信自然,不笃信人力。品牌应专注于供给水准,承认消费者的地位、权力和审美。
(2)品牌需要谋求与消费者的心理对等地位,尽可能地让消费者平视自己,让消费者仰视自己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能让消费者俯视自己,因为俯视与鄙视之间的界限会非常模糊。
(3)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而品牌又要大过于品质;品质是物质需求,品牌是精神需求;品质是品牌做事的工具,品牌是产品做人的思想。品牌是虚的,也是实的。
(4)品牌竞争力的本质是品牌的优势,品牌优势的本质是具有优势的差异,优势差异的落脚点在于细节。许多个优势细节堆叠起来,就成为巨大的品牌竞争力。许多个劣势细节堆叠起来,就成为巨大的品牌劣势。
(5)品牌的四条腿
①品质:设计、质量、品位;
②营销展现:观感、水准、气质;
③场景:场景与品牌搭调、相融;
④商业姿态:品牌懂得取舍,营销执行富有细节。
(6)不要在品牌出现下滑状况的时候更换LOGO。
(7)不要收购处于下滑状态的零售品牌,单纯收购其技术和资产是可以的,但不必对零售消费者层面宣告收购信息。大众消费者对于出现颓势的零售品牌往往缺乏怜悯和宽容。
(8)基础产品的品牌会不断集中化,中高端品牌会往量小、价高、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今天的美、日、欧市场,就是明天的中国市场。
(9)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是你赢了才能评情怀。
(10)一个好的品牌,就像是一本好的小说,能吸引读者。顾客不会感觉到品牌的智力和水准很低。
(11)对于是否打LOGO
奢侈品有两个选择:打LOGO或不打LOGO,要有不打LOGO的款式
中间偏高款:打LOGO
低价品质款:不要打LOGO
(12)好的品牌是认真和严谨的,差的品牌是马虎和松散的。A品牌比B品牌优秀的时候,A品牌往往比B品牌更努力。
(13)零售消费品牌的9个思考
①品牌的可企及目标;
②竞争环境的结构和消费者体察;
③商标、品牌色调、核心文案;
④产品线梳理和产品设计;
⑤无障碍的消费者沟通和服务;
⑥可持续的营销法则;
⑦核心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储备;
⑧品牌的辨识度和气质;
⑨关注艺术、情感、美的价值。
(14)品牌之争
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品牌名称,经过A公司一段时间优质的运营沉淀之后,成为炙手可热的成熟品牌。后来跳出来一个B公司,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品牌持有人。
不管之前是A公司无心插柳将错就错,还是B公司恶意抢注,又或者是A和B原来就有相关的协议,只要打破这层默契,就将面临双赢或双输的局面。
而打破这层默契的始作俑者,往往会是B公司。
B公司会提出一个天价(现金、股权),A公司会提出一个心理预期。
谈判成功,就一定是双赢;谈判失败,就一定是双输。几乎没有可能出现一家独赢的局面。
B公司往往会认为品牌名称就是品牌的全部,而忽视了品牌价值所依附的底层运营逻辑的结构和细节。在拿回品牌之后,该品牌的价值很可能会迅速且严重地缩水。B公司几乎无法复制A公司的优秀表现,因为实际运营之中包含了太多的逻辑经验和细节。
品牌是一件衣服,A公司是最好的模特,而B公司不是模特却认为自己也能走T台。
令人遗憾的是,A公司往往在B公司所坚持的天价面前败下阵来,只能换一个品牌重新来,元神大伤,往前走的底气不足了,重新站起来的难度也比较高,代价也比较大。
A和B需要看到这一点,各自都秉持谦逊的合作愿望去进行谈判,寻求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双赢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条,就是B公司给出一个A公司能够接受的价格,而A公司获得品牌权益。
生意场上,事事都求进取是好事情,但不能忘记了“谦逊”和“合作”的恒久价值。
(15)关于服装选款的六层思考
①选款第一层:风格定位
主要是圈定“年龄层”和“价格层”两个维度,通杀的难度实在太大,千万别一上来就说优衣库、ZARA如何如何。
②选款第二层:SKU的深度
从市场淘几件货尝试着卖已经比较难玩得转了,具有完整的品牌理想是做好服装品牌的前提。
SKU深度的目标不是百花齐放,深度的目标是展示商业姿态、专业度,并且把竞争对手比下去,增强顾客的兴趣和信心。
③选款第三层:版型款式
这是最不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不管是原创、购买还是改进,市场的认可是首要目标。
这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是冲破了风格定位,短期的数据提升会严重伤害长期的稳定成长,尤其是没有理想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操盘的时候。
④选款第四层:模特选择
一个好的模特,其价值大于十个当红明星。
服装是人穿的,服装、模特和后期制作所呈现出来的精、气、神,几乎就是该品牌精、气、神的全部,高低喜恶,一秒敲定,不可不慎。
贵不一定好,合适最美妙。
⑤选款第五层:场景选择
定位、SKU深度、版型、模特等都是在追求差异,而追求差异的终极目的是塑造优势。
对场景的选择,也是塑造差异的延续。
场景通常包括拍摄场景、广告场景、售卖场景、促销场景等。如果五金店开在了服装店的隔壁,就得考虑一下谁搬家的问题了。
⑥选款第六层:定期上新
定期上新,店铺才是活的。一如生活有度,起居有常。
把品牌做起来的老板,创业都不是试试看,他们无一例外地有思想,并且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