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正经的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9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会选择谁?

最大化原则:用“次优”代替“最优”有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歪读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不停地抱怨他周围的姑娘们。她们都“太傻、太轻浮、太沉默、太好辩”——太这个,太那个,总有一样不好。一天,他宣布,他找到了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当他宣布这一伟大消息时,却没有显出久盼而终于获得时的那种高度兴奋。

“怎么了?”我问,“你不是找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吗?”

“是的,”他承认,“但她正在找完美的男人。”


正解

在市场上追求“最大化原则”往往很难实现,用“次优”代替“最优”有时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秒懂

在经济学理论中,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交换最优、生产最优、产品混合最优。可惜的是,现实经济的很多情况是难以符合完全竞争理论模型的假设的。因此“最大化原则”常常使决策者陷入十分困惑的境地,把最出色的经营者弄得筋疲力尽。商场如战场。市场云谲波诡,瞬息万变,追求“最大化原则”不仅很难真正实现,而且可能导致决策者贻误战机,最终无所作为。

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从心理学的刺激和反应相互作用原理出发,认为人具有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人们对情况的认识、综合、分析和行动的能力是有限的。决策者认识的有限性,西蒙称之为“有限度的合理性”,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追求“最大化原则”的不合理性。他通过有限度合理性的分析,提出了“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新概念,来代替“最大化原则”。这种新理论的提出,在思维方式上,为决策者拓展出一个新的思维空间。“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是说,决策者确定一套“合适”的标准,如果考虑中的方案满足或超过这些标准,那么这套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就可以选定这个方案。“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放弃了对“最大化”的追求,因此也被称为“次优理论”。

举一个例子,在一堆干草堆里散落了许多针。按照“最大化原则”,裁缝就要在干草堆里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并通过比较,选择最尖锐的针;而按“次优理论”,则只要找到一根能满足缝制衣服要求的针,就无须再找下去了。把“次优理论”应用到公司行为中,就好比这个公司的决策者决定实行一套能使投资产生25%回报率的决策,虽然意识到可能存在其他的项目或方案,其投资回报率会高于25%,但因性质不明,舍弃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