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
生活中需要有朋友,工作中也是同样,仅仅靠一个人使蛮力,不但不利于工作中的合作协调,同时也会使自己变得孤立和没有份量。须知,学会融合乃是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必要一步。
第一节 别让情绪影响你,学着快乐起来
快乐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就藏在你的心里。如果你能够摆脱烦躁、忧愁、哀伤等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快乐自然而然便会充满你的心灵。一个能够将快乐带给他人的人,是最受欢迎的。
A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一日,A在上班乘车时被小偷光顾,心情非常不爽,来到公司后他一脸阴沉。这时,A的下属B来找A汇报工作,B理所当然成了A的情绪宣泄对象。B莫名其妙地被上司批评了一顿,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也变坏了,而且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晚上下班回家,B的儿子小C看到父亲回来,很得意地将自己在幼儿园画的画拿给父亲看,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B本来就很烦躁,不仅没有表扬儿子,反而骂了儿子一顿,说他瞎胡闹。小C莫名其妙被父亲骂了一顿,心里十分委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这时,他家的小猫经过他面前,小C狠狠地踢了猫咪一脚……
情绪也是会传染的,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身边的人很容易就成了宣泄的对象。我们往往会找比我们弱的人进行发泄,以此平衡自己的情绪。同样的,被发泄者也会继续将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以此类推……
据说,科学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如果一个情绪并不低落的学生,和另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这个学生的情绪往往也会低落起来。在家庭中,某人若情绪低落,他们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科学家们甚至证明,只需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总想让别人的喜怒哀乐能与自己“同步”。当他们心情愉快时,希望周围的人也跟着自己高兴;当他们心情不好时,别人也不能流露出一点欢乐。否则,轻者耿耿于怀,重者便寻衅以“制服”对方。这种情绪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是极其不好的,因为它会严重破坏和谐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并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有的人在单位里遇到不顺心的事之后,回到家便看谁都不顺眼。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谁高兴一点都不行,哪怕是多看他一眼,也会引来一顿臭骂。有的家庭因此而屡屡爆发“战争”,常笼罩在沉闷的气氛之中。
有的人自己心情不好时,也不允许单位里其他同事说笑或进行正常的娱乐活动。他会不时地干涉别人、扰乱别人,破坏周围欢乐的气氛。时间久了,他会因不受欢迎而成为孤家寡人,陷入孤立的状态之中。上述性格特征往往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征兆,若任其发展,对人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其实,当你高兴时,别人不一定都有高兴的事;而当你心情很坏时,别人兴许心境极佳呢!所以,总想让别人的情绪围着自己“转”,是不现实的。若是一个人高兴,全天下的人都眉开眼笑,而一个人悲伤,所有人心情都低沉,这岂不是太滑稽了吗?
你的快乐是从什么时候悄悄离开了你?为什么要跟着别人一起叹息、烦恼、焦虑、愤懑?快乐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就藏在你的心里。如果你能够摆脱烦躁、忧愁、哀伤等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快乐自然而然便会充满你的心灵。一个能够将快乐带给他人的人,是最受欢迎的。
快乐源自心灵
快乐像一只蝴蝶,你去追逐它,总是捉不到。当你安静下来,它又会落到你身上。它就在你的心里,等着你来发现它。
20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于是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他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父母带着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令人不忍再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比如玫瑰,又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快乐,这就够了。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老琴师的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回家后又思索良久,完全明白过来,琴师教给他的是一种人生哲学,快乐胜过黄金,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快乐源于心灵,拥有快乐就已足够,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要成为帕格尼尼的梦想。
许多年后,这个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少年早已长大成人。他依然酷爱小提琴,但他在别的领域另有建树,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拥有一件最宝贵的财富——快乐。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泓快乐的泉眼,等待我们去发现。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快乐之泉就暗藏在心底。愁闷的人拥有快乐却不懂得珍惜快乐、发掘快乐、享用快乐,于是他们的泉眼逐渐干涸甚至消失,成为尘封的记忆。而真正的快乐使者,无时无刻不在追寻快乐的源泉。
快乐源自一颗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心。当你为现代钢筋水泥森林阻隔下日渐淡漠的人情而失落时,路上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却能让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于是你同样报以会心一笑,茅塞顿开。快乐有时只是一个微笑这么简单,微妙的不及草丛中的一朵小花。生活中细小而朴素的快乐不计其数,你准备好雪亮的眼睛去寻找它们了吗?
快乐源自一颗学会感恩、知足常乐的心。人的欲望是一个永远吹不到极限的气球,永无止境。我们的钱永远不够花,住房条件永远不够好。我们为挣钱而疲于奔命,为现有生活水平不高而不断埋怨,却早已忘记了生命、健康、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生中更宝贵的东西。学会感恩吧,感谢上苍赐予我们的一切,知足而常乐!
快乐源自一颗充分放松、怡然自得的心。烦恼总是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对其过于在意则会生活在自己的影子里,郁郁寡欢。世间有太多的无奈让人难以释怀。也许当时我们深陷其中痛苦万分,给自己束缚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而多年后回首却发现曾经沉重万分的苦恼不过如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割舍不下的,经常放松自己,给烦恼让道,怡然而自得!
快乐源自一颗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心。失败是快乐行程中的绊脚石,是一蹶不振,还是积极应战,取决于你是否有乐观的心态。诚然,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不愿失败。但成功与失败相生相成,正如快乐之于烦恼一样。一旦失败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事实,我们就应积极乐观地应对它,在困境中以快乐为帆,信心为舵,激流勇进。那样你就会欣喜地发现上帝在关闭一扇门时顺手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当你历尽艰辛找到它时也就尝到了苦尽甘来的快乐。
快乐源自一颗热情洋溢、准备去爱的心。给予是快乐的种子,经博爱之手撒遍人间。在他人需要你的时候献上一份及时的关爱,得到的快乐比被关爱者要大得多。因为你付出的是不计回报的真诚,是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美德。你收获的也许是他人由衷的感谢,或仅仅是一个愉悦的眼神,但那份油然而生的快乐无以言传。
给心灵盛满快乐的源泉吧,让叮咚的清泉伴随你生活的步伐欢快奏响。携快乐之手,在人生道路上潇洒行走!
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为情所动时,不要有所行动,只有能控制情感的人,才会快乐。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他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自己已经有多么富有,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为什么他从来不会暴跳如雷呢?大家都很奇怪。
许多年过去,他已不再年轻。当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他还是一如既往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房子走完3圈。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爷爷,你年纪大了,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何必这么辛苦呢?”
他笑了笑,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我生气、郁闷,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可是现在,我一边走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这样,我的心又平静下来。我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沮丧,所以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这位老人深谙生活的智慧。人是种情绪动物,只要与人打交道就自然会有各种负面情绪滋生,假如任由恶劣情绪控制自己,人生将变得毫无乐趣。被愤怒控制,会因冲动铸成大错;被烦躁控制,会坐立不安、一事无成;被忧伤控制,会日渐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为什么不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呢?你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像文中的老人一样,将快乐永远留在身边。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让每天充满幸福和快乐?你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当你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就这样与之对抗:沮丧时,引吭高歌;悲伤时,开怀大笑;恐惧时,勇往直前;自卑时,换上新装,昂首挺胸;力不从心时,回想过去的成功;疲惫不堪时,展望未来的目标。
当别人对你的缺点提出批评甚至是指责时,当你为一件小事和别人发生矛盾时;当你感到生活压抑、心情不愉快而想发泄时,你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让你的大脑冷静下来,让你胸中的惊涛骇浪平静下来,把你的粗嗓门压下来,把你要伸出去的拳头收回来。常言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我们不提倡无原则的让步,但有些事情不必那样火上浇油,那只会使事情更糟,只会破坏你和别人之间的感情。
你应该知道,快乐只会在你最心平气和的时候来到。
人生有起有伏,我们却不能随波逐流,让周围的环境控制自己。假如一大早,你出门时便感到精神萎靡,那便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了。你应该立即折回房内,对着镜子自我调整,转移情绪,然后乘更舒适的交通工具上班。例如平日你乘地铁,今天不妨乘计程车,总之尽量让自己感到舒适,减轻压力。
请记住:情绪是可以改变的,全在你的信念。
把快乐带给别人
快乐是对自己的一种热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热爱,因为情绪是有传染性的。
有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出笼3次,每次固定蒸120个馒头。100个出售,20个接济老人和孩子。常常生意好时馒头一出笼就被抢光,但无论客人如何要求,他从不肯把多出的20个馒头出售。“这是送的,不卖!”老板用十分坚定的口吻拒绝每一个想要买的客人。一边说,一边把热乎乎的馒头分送给老人和孩子。在那一刻,老板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的是明亮的光彩。那种动人的笑容,令每一个人都感到温暖。
把快乐带给别人,在你付出的同时,你一定能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快乐。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当你感觉害怕或自私时,它便已经停止流通了。你关上门,使快乐无法流向你,困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肯付出,结果很可能会窒息。而当你敞开心胸,乐于付出的同时,快乐、富裕和真正的自由,便进入你的心中。
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欢乐,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但是人不应仅仅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还应该把快乐带到邻里、同事、朋友中间,使大家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这样,你不仅能成为一个给人带来快乐的开心大使,还可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有好人缘的交际明星。那么,怎么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别人喜欢自己呢?
在别人忧愁时加以抚慰。人们常常会因为受到社会压力的冲击而表现出忧愁的情绪。当朋友陷入忧愁中时,你适时而至,给予对方抚慰,说不定对方就会走出情绪低谷,重新走向快乐。比如对方下岗了,面对如此人生挫折,会特别消沉、悲观。此时你可以开导他:“路是人走出来的,下岗是挫折,也是机会,焉知非福呢?”或者朋友失恋了,一时想不开,你对他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也许你的这些言语未必百分之百地符合真理,但却能使他暂时卸下思想包袱。当然根据具体情况,你抚慰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生硬、简单。
在别人发生矛盾时加以化解。人与人之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矛盾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陷入僵局,更赶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快乐。你想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要做的就是让双方正常交往,融洽关系,使快乐重新回到大家中间。化解矛盾需要当事人自行努力,但发生误会了,你给双方做工作,让他们感到这本是小事一桩,然后你再点拨“:真正的朋友有如健康,不到失去时,不知道它的珍贵呀!”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一笑间,尽释前嫌,并向你表达诚恳的谢意。
在气氛沉闷时加以激活。在交际中不免出现沉闷的情景。比如陌生人之间、交际主体情绪低落时、人际关系不够和谐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沉闷会导致僵局和窘境,这不仅与交际的交流、沟通宗旨相悖,而且也让人失去了交往的快乐。所以你应该设法去激活这种沉闷的局面。比如在旅途中,由于彼此素不相识便保持沉默。你主动发话,一个小笑话,一个小故事,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再如两个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的人,不可避免地邂逅,那情景既别扭又令人窒息。你巧妙地加以激活,不仅能打破沉闷的局面,或许还会带来两个人重新握手的契机。
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你就能成为一个飘逸洒脱的、快乐的人,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受尊重的人。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心态积极
自始至终保持一个积极、明朗的心态。首先自己是开心的,其次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如果自己心情灰暗、低落,怎么给别人带来快乐呢?给予别人快乐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健康积极心态的自然流露。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不是表现在一时一处,而是长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所以这里的心态指的是基本心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人格特征。
2.幽默气质
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必须是一个幽默的人。一个幽默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快乐有效地传达出来,并感染大家,让大家快乐起来。所以你要培养幽默的气质。你不可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么诙谐,但你至少可以说些新颖、轻松的话,再如多学几则幽默、笑话等,都会让你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3.恰当适时
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的时候,要适时适度,这才是合适的,别人才能接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不适时适度,轻则显得生硬、做作,重则是一种冒犯、侵害。比如在肃穆庄严的场合,你就别一厢情愿想着把快乐给别人,而要等待时机,掌握适当的度。超过别人的接受限度,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以你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4.据情求实
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优化人际关系,创造更美好的人际情境。同时你也要从实际出发,切合具体情境和具体对象。如果撇开了这些,你的行为就不符合实际,既无意义,也无法带来理想的效果。
5.提升层次
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并不是做一个“逗你玩”的“现世活宝”,或做一个没有原则性的“弥勒佛”。如果停留于这种层面,虽然会带来活跃的、欢乐的气氛,但层次不高,甚至会把交际带到庸俗、无聊的境地。所以把健康、轻松、快乐、活力带来的同时,你也要使人际关系向更积极、更高雅、更有品位的境界发展。
第二节 学着让别人依赖于你
你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样别人将会永远需要你,依赖你。别人对你的依赖性越大,你的自由空间也就会越大。让别人依靠你去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和财富,你就不会有什么好害怕的。当然,不要把这一点过多地教给他们,否则他们没有你,也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便不会继续重视你。
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有一天,他把孩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往下跳的时候,爸爸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老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独立地生活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账。他们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独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过“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没有像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两百年就衰落了。
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可是洛克菲勒家族改写了这条定理。那些守不住先辈打拼下来的家业和财富的,都是懦弱无能的后代。人要靠自己活着,而且必须靠自己活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尽力达到理应达到的自立水平,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精神。这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基础,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系统”的基石。因为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自立能力的人,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能谈发展、成功吗?即使你的家庭环境所提供的“先赋地位”是处于天堂云乡,你也必得先降到凡尘大地,从头爬起,以平生之力练就自立自行的能力。因为不管怎样,你终将独自步入社会,参与竞争。你会遭遇到远比家庭生活要复杂得多的生存环境,随时都可能出现你无法预料的难题与处境。你不可能随时动用你的“生存支援系统”,而是必须得靠顽强的自立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前进。依赖别人,成年之后就轻而易举地转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危害性就非同小可了。依赖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想办一件事不敢独立去做,总是想跟他人一块去做;遇事没有主见,总是等待别人做出决定;不相信自己,不敢讲出自己的见解,怕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对领导唯命是从,让干啥就干啥;只求生活平稳、少烦恼,等等。
就其本质来看,依赖心理是一种懒惰的心理表现。事事、处处依赖别人,自己从不动脑筋,费精力。不管别人的事,甚至连自己的事也不肯承担责任。至于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这种依赖明显地表现为夫妻间依赖和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如有的家庭男人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说一不二,使得妻子唯唯诺诺,不敢出大气,这样做的结果是妻子完全处于依赖状态,对什么事也不再动脑筋。有的家庭对孩子管得过严,包得过宽,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他操心,想要什么父母都给办到。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再操心,同时也淡化了奋发意识和进取精神。
从心理学角度看,依赖心理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选择。当你选择依赖时,就会使你失去独立的人格,变得脆弱、无主见,成为被别人主宰的可怜虫。
然而,依赖心理也并非是一种顽症,是可以逐步克服的。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是克服依赖心理的首选目标。
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自主的行为习惯。一切自己动手,自然就与依赖无缘了。对于已经养成依赖心理的人来说,那就要用坚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意识地不依赖父母或其他的人。同时自己要开动脑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就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于独立处理事情了。
树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常跌入依赖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逆的。选择了这种精神,你就选择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就会因依赖他人而感到羞耻。
单独地或与不熟悉的人办一些事或做短期外出旅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独立处事能力。自己单独地办一件事,完全不依赖别人,无论办成或办不成,对你都是一种人格的锻炼。与不熟悉的人外出旅游,由于不熟悉,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你不会依赖他人,事事都得自己筹划,这无形之中就抑制了你的依赖心理,促使你选择自力更生,有利于你独立的人生品格培养。
保持你的独立性
陈刚曾是下岗职工,相对别的同样遭遇的人来讲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工作的原单位倒闭之后,他因为技术过硬,性格稳重,为人诚实,而被其朋友邀请加盟到朋友的私营公司里任技术总监,报酬十分优厚。在许多人看来,他无疑是因祸得福了。
然而,他的烦恼也因此滚滚而来。他以前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工作岗位上,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便可。而今,他是“众人之上,一人之下”,很多问题需要他在朋友不在的时候拿主意。他对此深感苦恼,因为多年来他已习惯了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如今让他对某一问题负责、独立做出决定、提出方案时,他就紧张不安。“我发觉自己在独立处理问题时缺乏想象力、判断力。多年来我习惯于附和领导的意思,全力落实领导的命令,现在,觉得自己特无能。干不好吧,对不起朋友;想干好吧,又不知从何处着手。”
陈刚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于习惯了执行上级的命令,个人缺乏“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他过分地依赖别人,而要摆脱依赖心理,就必须培养性格的独立性。
性格的独立性,是对人们在智力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而言的。具有独立性格的人,遇事总喜欢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能够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对传统的习惯、陈腐的观念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具有依赖性的人,则总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在性格品质体系中,对创新影响力最大的,便是独立性。
具有独立性格的人,必然也具有创新意识。他们重视书本,但不迷信书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能在掌握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标新立异、自圆其说。
而那些缺乏独立性的依赖心理者,都缺乏自信,极少冒险,不肯探索,也不喜欢变更与反馈。他们在简单的工作中或许表现还可以,但是,他们是永远不可能获得高峰体验,体会不到巨大成功的喜悦。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开创者王选院士曾说:“在科学上要有所成就,就绝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而要处处争取领先。”
事实上,心理学家指出,由于人自身的惰性和不自信在作怪,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心理以及附和倾向,而这是发挥创造力的最大障碍。所以,如果不甘于平平庸庸、碌碌无为,那么,你就要努力去抑制自己的依赖心理,而去培养独立的性格。
培养独立性,其实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和“独立思考”。有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对于自身的潜能一无所知,于是,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要么畏缩不前,要么寻求“外援”。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至关重要,要从现在做起,争取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你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磨炼自己的意志。生活中要求自己独立处理日常事务,安排自己的生活;勇于尝试,发掘自身的潜能;制定计划,每周做几件以前想做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做的事,如骑车郊游,应聘某一职务等;定期反思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近期的言行,参照过去加以评判,考虑一下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逐步决定自己的事,检查培养效果。慢慢学会独立处理与自己关系重大的事,并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评判自己独立性发展的状况。
提倡独立性并不否定生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相反,现实中我们应力争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更好地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培养独立性的实质在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磨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随大流,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种盲从常常导致我们个性的丧失。
摆脱你的依赖心理
依赖别人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习惯于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依赖者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社会安全感,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或依赖媒体的报道,经常受外界影响,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机智应变的能力,较易失业。
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见,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却不知一味地依赖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如果一个人依赖他人,就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是永远无法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的;越俎代庖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好让他们不必艰苦奋斗,也永远无法让他们独立自主,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依赖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挥自助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是致命的障碍!依赖别人,自己的命运便是掌握在他人的手里!试想,一个身强体壮、背阔腰圆,重达近75千克的年轻人竟然两手插在口袋里等着帮助,无疑是世上最令人恶心的一幕。
消除依赖心理的具体方式如下:
(1)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
(2)与你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为何要独立行事,并明确你出于义务而行事时自己的感受。这是着手消除依赖性的有效方法,因为其他人可能甚至还不知道你处于服从地位的感受如何。
(3)提出有效生活的5分钟目标,确定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不妨回答说:“不,我不想这样做。”然后看看对方对你这一答复的反应。
(4)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
(5)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如果你为支配者(父母、爱人、上级或孩子)陷入惰性,那么即便有意回避他们,也还会在无形中受人支配。
(6)如果你觉得出于义务而不得不去看望某个人,问问你自己:别人若处于某种心理状态,你是否愿意让别人来看望你。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这些人去谈谈,让他们认识到仅仅出于义务的交往是有损于人的尊严的。
(7)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你如果得向别人要钱花,便会成为他的奴隶。
(8)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不要继续受制于人,唯命是从。
(9)承认自己有保持私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某人。你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诉别人,那你便没有选择可言,当然也就成了不独立的人。
(10)在晚会上,不要老是陪伴着你的伙伴,不要出于义务而一直陪着他。两个人分开去找别人谈谈,晚会结束之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11)记住:你没有让别人高兴的义务。你可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但如果感到有义务让别人高兴,那你就失去了独立性,就会因别人不高兴而愁眉苦脸。更糟糕的是,你会以为是你使他不高兴的。你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在这一点上人人如此,毫无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控制你的情感。
(12)不要忘记: 习惯并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错,你以前一直服从别人,但不能因此再继续受人支配。
卡耐基说:“真正生活的实质在于独立。”因此,幸福的朋友关系是最低程度的融合加上最高程度的自制与独立。或许你非常害怕冲出依赖关系,但如果问问你在精神上依赖的那些人,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最钦佩的,正是那些敢于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人。
你必须学会爱惜自己、重视自己,无论你现在的境况怎么样。因为在你失败时,能够帮助你,使你重新获得希望,重新看到光明的,只有你自己!
人生的旅途并非花团锦簇,坎坷磨难常常会让你伤痕累累,而生活的热情不能就此冷却,路,还得走下去。你应该给自己一份慰藉,给自己一份勇气,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有句名言叫“自助者天助”。那些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他们就像黑夜里发光的萤火虫,不仅会照亮自己,而且能赢得别人欣赏的目光。所有人都相信,一个真正的自助者最终会实现他的成功,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假如现在你正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那么,请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吧。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从灵魂到肉体都是那样的软弱,你将被整个世界抛弃。
生命的赛场不是不能有同盟,只是这些盟友只能给你精神上的慰藉,帮你加油,使你自信。而一切赛程却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许多从艰苦环境中奋斗出来的人们,他们并不比别人多一些天赋,所多的也只是战胜自己、坚强独立的精神。即使你最终没能到达彼岸,但只要曾经努力过,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渡过难关,那种感觉也是一种快乐。
既然人生的路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就必须练就一身闯荡江湖的硬本领,绝不能心存侥幸、懈怠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像那些一味依赖别人、寄希望于所谓运气的人,命运之神终将让他一无所获。
一味地依靠别人,你只能算是别人手中的拐棍,命运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多么的可悲!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自己的问题得自己去承担,用自己的双脚才能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一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走出了风雨,走出了坎坷,希望的蓝天就在前方!
让人们依赖你
你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样别人将会永远需要你,依赖你。别人对你的依赖性越大,你的自由空间也就会越大。让别人依靠你去获得他们想要的幸福和财富,你就不会有什么好害怕的。当然,不要把这一点过多地教给他们,否则他们没有你也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便不会继续重视你。
古代皇帝驾崩前,如果太子年幼,常常就得将他托付给一位顾命大臣,这位大臣于是集大权于一身。太子虽然登基,名义上称为皇帝,实际上所有的朝政还是得由大臣处理。这位大臣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根基越来越深,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事情离了他就没法办了。这时候皇帝就感到了威胁,当初保护、辅佐他的人就成了敌人,最后的结果,不是大臣杀了皇帝,就是皇帝杀了大臣。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人已经重要到很多大事非他到场不可的地步了,对老板来说,就是一种威胁。
对任何人过分依赖,都是一种潜在危险。企业中,如果某个人具有一种核心能力,企业离开他就可能造成环节的中断或者系统的崩溃,那么这个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爆炸还好,万一有人不小心点燃了引线,便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人往往已经掌握了关系到全局成败问题的关键,因此,无论谁都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对人如此,对物也是如此。任何资源,无论是原料、产品,还是关系、渠道等,一旦形成依赖,就难免受制于人。所以,企业要想稳健发展,最好少用不可替代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物,只有当你手中拥有可以替代他(它)的资源,你才是主动的。
反过来说,控制局势的最好办法,是让别人依赖你,从而离不开你。哪怕你的本事不大,但只要是在某个方面独一无二不可缺少的人物,你的价值将不可估量。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产品,发现个性、培养个性、坚持个性永远是最重要的。
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而让别人依赖你,这是一种制胜的智慧。
沙漠里一杯水可能比宝石贵重,因为离开水人就可能送命。事物的价值不完全由事物的品质决定,而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那就让我们来做这杯不可替代的沙漠之水。也许在别的地方,我们仅仅是一杯普通的清水,似乎没有多大的价值,可是在沙漠中,我们将比金子还宝贵,人们将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得到我们。
当人们习惯于依赖我们的时候,他们将会毕恭毕敬,将会彬彬有礼。但请注意,不要仅仅因此便感到自负,感到满足。饮尽井水的人最终往往离井而去,橘子被榨干汁水后往往由金黄变为渣泥。一旦我们可以提供的利益被人们榨尽,而他们也已经发现了新的替代品,他们将不再对我们有丝毫的依赖心理,我们的处境将变得非常尴尬甚至危险。经验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教训是:维持别人对我们的依赖心理,但永远不要完全满足其需求。让自己更加成功、更加充实、更加无法替代,同时,永远不要让别人得到我们的全部。
第三节 利用诚实去攻破人心
只有真诚,才能感动他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朋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想获得知己,就必须以真诚待人。真诚能够感动一个人,虽说是老话,但其效力的神奇,从古至今,颇少例外。
诚实这种美好的品质,只要运用得当,就将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轻而易举地攻破心灵之间厚重的壁垒。
燕王哙昏聩无能,朝政为奸臣把持,国内动乱频仍。齐国乘机大举进攻,攻陷了燕都,燕王哙被杀死。燕昭王在国难之际登上了王位,痛心于父王的昏庸乱国,立志要重振国势,报仇雪耻。他的第一步棋是要招揽人才,一个叫郭隗的大臣向他献计说:“您若是想招揽天下贤士,应该首先重用国内的贤士,重用他们,给他们以优厚的礼遇。您父亲留给别人的印象实在太差了。所以您不得不显得非常真诚,才能打消天下贤士的疑虑。天下人民都知道您好贤,真正的贤人自然会不远千里投奔燕国。”燕昭王答道:“你说的道理我明白,请你说一说怎样做才能显得真诚吧。”郭隗说:“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有位国王特别喜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去寻找千里马,只要找到,就以千金重价买下。但是,3年过去了,他连一匹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时有个人自告奋勇带了千金外出买马,3个月之后,他花500金买来一具马骨,向国王交差。国王很生气,冲着买马人发了脾气。买马人却不慌不忙地说了一番道理:‘我花500金买来马骨,为的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您真心爱马,诚心寻马。连死马都肯付出重金,何况活马呢!以后不用派人到处去找寻千里马,不久会有人主动地把千里马送上来。’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国王得到了几匹真正的千里马。现在大王您若真心求贤,不妨也采取千金买马骨的办法。可以先从我郭隗开始,把我当成个贤人来对待。天下的真正贤人见到我这样不入流的人物还受厚遇,他们还肯不来投奔您吗?”
燕昭王很赞成郭隗的主张,他就尊郭隗为师,给他修建了豪华住宅,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又在易水旁(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建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了黄金,以做招待客人的礼物和费用,这台就叫“黄金台”。这样一来,燕昭王求贤若渴的美名传遍各国,各国贤士也纷纷来投。赵国来了剧辛,洛阳来了苏代,齐国来了邹衍,卫国来了屈庸,都是很杰出的人物。过了20多年,燕国变得十分强盛,人民富裕,兵精粮足。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为将军,出兵攻齐,连战连胜。攻破齐国都城临淄之后,齐王狼狈逃窜,隐身于民间。燕兵把齐国的宝物重器都搬运到燕国,烧掉了齐王的宫殿、宗庙。燕王一雪前耻,燕国也进入了全盛时代。
诚实和慷慨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敞开心扉、毫无遮掩的诚实和慷慨才能打动人心,即使是那些最有疑心的人也能消除疑虑。
以真动人,以诚感人
只有真诚,才能感动他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朋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想获得知己,就必须以真诚待人。真诚能够感动一个人,虽说是老话,但其效力的宏大,从古至今,颇少例外。
以真动人,以诚感人,才能彻底打消别人对你的提防和怀疑,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向你敞开内心。一位巨商在发迹前,有一次背着一批成衣去一家外国人的服装店推销。服装店老板打量了一下他当时的寒酸相后,毫不客气地让他马上离开店铺。他回到家后,认真地反思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穿好笔挺的西服,仔细地“包装”了一下后,又来到了那家服装店。进门后他就很有礼貌很恭敬地对那个老板说:“对不起,昨天冒犯了您,请原谅。今天能不能给个面子,赏光一起喝早茶?”他真诚的态度打动了老板,老板同意了他的请求。两人来到一家茶馆,边喝茶,边聊天,越谈越投机。喝完茶后,老板问他:“衣服呢?”他却坦诚地回答说:“今天是专门来登门道歉的,不谈生意。”老板大吃一惊后,终于被他的真诚感动了,从此以后,这家服装店的老板和他居然成了最好的朋友。两个人推心置腹真诚合作,这个真诚的小伙子打开了事业成功的第一道门。
无独有偶,美国的一家大型纺织厂发生了火灾,一夜之间这家工厂被付之一炬。当时正值圣诞节前夕,全厂3000名员工面临着被解雇的危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纺织公司董事长却宣布下个月全公司员工继续发月薪,并宣布要重建厂房。3000名员工正发愁该如何过节时,听到这消息后都欢呼雀跃。而更让员工大喜过望的是,圣诞节刚过,这位董事长再次宣布续薪一个月。这回惊喜得员工们都“傻”了。当1月过去,2月来临,厂房尚未建成,员工没有开始正式工作的情况下,董事长又出乎人们意料地第三次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这次员工们不是“傻”了,而是禁不住潸然泪下。当时,许多企业家闻此消息,对该董事长这种做法不以为然,批评他太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然而,那位董事长却说:“我视员工为‘资产’,而不是一项‘开支’。”很快,在他的指挥下,员工们在临时搭建的厂房中,发动起重新购置的机器。员工们昼夜不停地卖力气干活,恨不得一天工作24小时。半年之后,公司便重新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厂房,效益大增。
无论是卖成衣的年轻人还是纺织厂董事长,他们都是商人,以追求利润为前提,这是肯定的。只是他们与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不同,他们打的是“情感”牌。只喝茶不谈生意、无偿多付几个月工资,看上去是“傻”得“吃亏”,可人们偏偏就吃这一套,以“真诚”做武器就是这么有效。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精明的商人付出的有限,收回的却是无限。有了人情做后盾,自然无往而不利,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真诚是一种长期投资,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给别人诚实的好印象,从而获得别人的重视和信任。
在灵活的人看来,真诚似乎有点“傻帽”。其实不然,真诚可能会一时吃小亏,但最终会因为这种品质而给自己带来益处。所以,真正有心计成大事的人,还是会坚持这个真诚的原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呢?
首先,要表里如一,不能仅在外表上下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成为“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凭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给对方看出,岂不成为心劳术拙吗?相反,内心能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现,却能表现出你的朴实。真诚且朴实,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另外,最忌的是平时好用欺骗的手段,欺骗也许能得到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护长久。如果你的欺骗为人察出,即使你真的有诚意,仍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因此,切不可在小处有任何欺骗行为。
总之,要想使自己成为真诚的人,先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当你不便讲真话时,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飞语。
这些戒律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去寻求真诚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的力量就会使你着迷。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违背的真诚内涵。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想要从别人手中得到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固然对你无关紧要,但你真诚的态度和慷慨的风度一定会让对方心动。这时,你才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因此,有心计的人会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利用真诚博取人心,得到更多的利益。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在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后,东汉王朝摇摇欲坠。一时间四处豪杰并起,纷纷割据,其中就包括大军阀董卓。董卓为人粗中有细,勇猛强悍又善于用计谋,能用各种方法收买人心。他年轻时候闯荡天下,在羌中地方不遗余力地结交当地的羌族人首领,送的礼物都很贵重,态度也很真诚,赢得当地人的欢心。后来董卓以退为进,在乡下积聚势力,号称归耕田亩,但是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了。有一次一个羌族小头目特地远道而来拜访他,董卓显出蓬荜生辉的高兴样子,十分热情地招呼他入堂就座,嘘寒问暖,让羌族人大受感动。董卓告诉他说,隐居乡下没什么好吃的,只好让手下人宰头耕牛招待吃饭了。董卓和小头目面对面就座,叫人献上歌舞来饮酒取乐。小头目被董卓的真诚待人感动,回去后四方搜罗了猪、羊、牛等1000多头牲畜送给董卓做礼物。这件事被纷纷扬扬地传开了,董卓一时名闻四野,羌人中没有一个不信服他的。后来董卓逐渐成为一方军阀,他的部队与其他人的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有不少羌族人,羌汉士兵相处十分融洽,战斗力大大增强。
董卓如此热情招待羌族首领,目的是想求得羌人的支持,补充兵力、物力。这一点明说难免会受到抵触,可董卓以真诚为竿,以耕牛为饵,付出一点点无足轻重的东西,轻易“钓”得了羌人的人力、物力支持,让他们心甘情愿前来加盟,不可谓不高明。
不要吝惜蝇头小利,更不要吝惜你的真诚,睁开慧眼去发现那些现在或将来可能对你有帮助的人,即使目前他看上去还很落魄,你的一点恩惠将使他铭记终生。对一个身陷困境的人,一点小钱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抖擞精神,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赞赏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在一段时间之后,你将发现之前所做的一切投资已为你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给他帮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没有人愿意领受他的情。不肯付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却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却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也许这样的人没能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坠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悲的人。因为他的心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无法得到他的关注和关心。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一个没有心计、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不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比如说,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伤人自尊;施恩于人不可一次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再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施恩于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 帮过别人的忙后,不要四处张扬,否则会使人觉得你不够真诚,功利性太强。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把握分寸,突出“真诚”的用意,切勿给人造成压力。
(3)给人好处还要选择对象。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慧眼识人,遇到贪婪的人,走为上策。因为你付出再多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实在不划算。
第四节 利用缺席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
一种商品生产和流通得太多,价格就会降低。同样,你被看见和听到的次数越多,你看起来就会显得越普通。如果你的形象在一个团体中已经被树立起来了,那么从这个团体中暂时退隐,将会让人们更多地谈论你,甚至更多地夸赞你。你必须学会在什么时候离开,通过缺席来创造你的价值。
史蒂夫·纳什是一位杰出的NBA篮球明星,他效力于菲尼克斯太阳队,在2004~2005赛季荣膺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
有很多人认为,太阳队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光芒,不只是因为纳什的出色,更是因为太阳队能人众多,高手如云。他们有超级马里昂,他们有全联盟效用第一的中锋迪奥,是他们和纳什组成的铁三角让太阳队获得如此成绩。
的确如此,当纳什在太阳队的时候,他身边每一个人的数据都是那么漂亮,他们全队6人得分过10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而相对于MVP纳什,他所取得的数据只是和往常一样出色而已,队友马里昂的数据之光甚至已遮住了MVP纳什的过人之处。
但是,当纳什受伤后,当他们在主场迎战西部冠军马刺队时,没有纳什的太阳队在第四节一开始就落后客队22分之多,让比赛早早地进入了垃圾时间。往日豪取30多分的马里昂不见了,刚被评上第一效用中锋的迪奥居然成了助攻王,而太阳一向的置敌于死地的法宝——流畅有效的快攻也不见了……纳什不在场上,他带走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数据。他的缺席让整支太阳队都找不到进攻的节奏,他的缺席让强队太阳在马刺队面前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他的缺席充分体现了他MVP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的价值。
是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当你拥有一件物品或一个人的时候,因为你可以轻易得到,所以你并不看重,更不会去珍惜。但当你在某一天突然失去那些你本来不在乎的东西时,你才会突然发觉,原来,它对你是如此重要。就像纳什,只有在他缺席离开的时候,他身边的队友以及所有球迷才会发现他真正的价值,他那灵巧而及时的助攻,他创造机会让别人发光发热,无不令人怀念。也许他并不是一个最善于表现自我的球员,但他绝对是整个球队灵魂之所在。
纳什的例子告诉我们,对于一支篮球队而言,一位伟大的球员的价值,往往是在他无法上场的时候才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这个道理确实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一种商品生产和流通得太多,价格就会降低。同样,你被看见和听到的次数越多,你看起来就会显得越普通。如果你的形象在一个团体中已经被树立起来了,那么从这个团体中暂时退隐,将会让人们更多地谈论你,甚至更多地夸赞你。你必须学会在什么时候离开,通过缺席来创造你的价值。
提升自己的分量
利用缺席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可以让别人发现你真正的价值所在。但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自身必须具备超越他人的实力,具备别人不具备的才能。反之,你的缺席并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那么你本人也将是可有可无,没有真正的分量。
在一档竞技类电视节目中,一位年仅23岁的参赛选手凭借其独特的手指书法技艺征服了现场观众,同场竞技的还有一位踢毽子的女选手。手指书法、踢毽子,这些“小”技巧因为其独特性,反而显得非常突出。因为他们是别人不能取代的,所以最终脱颖而出。
想要具有真正的价值,就要始终注意提升自己的分量,让自己比别人高,比别人强,才能赢得别人的肯定。有一位企业家这样说过:当你比别人强一点点时,别人会嫉妒你;当你比别人强一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当你比别人强一大段时,别人就会向你看齐,好比微软这样一流的企业一样,每一项举措后来都被奉为业界的标准。这充分说明,如果你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要超出别人很多,或者,你能够持续比别人强一点点。
那么,如何持续保持优势,从而提升自己的分量,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首先,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做人、做事和生活的习惯。经研究表明:当某件事有效重复21次时,就会成为习惯,有效重复210次就会成为专业,有效重复2100次就会成为专家。只有专家才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才会在同行竞争中,凸现差异化,才能拔得头筹。而这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毕竟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速成,但习惯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孕育。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不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必须注重品德素养的自我修炼。如果说有了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开始,那么个人品质的优劣,就决定了他是否能出人头地,是否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倘若一个人技能很强,但是品德很差,也许他对社会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应该不断地审视自我,加强自我行为的约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清清楚楚。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其实,在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怀才不遇”的人,究其原因,一定与其诚信、品质及处世方式等有关。毕竟,在对德和才两者进行选择时,企业更偏向于德才兼备的人;而有才无德的,必然被企业和社会所不容。实际上,只有那些具备“专业+职业+敬业+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这个竞技场上胜出,而其中的品德修养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因素。
再次,必须不断充实自我,加强学习。一位职业经理人选择退出管理层,用更多的时间补充个人知识体系的不足,并出国进修学习深造。他放弃了较高的薪水和地位,看上去很不明智,其实他的眼光是长远的。在这个变化纷繁的时代,只有不断自我学习,不断增加自我内存,才能在职场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增强自我免疫力,并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让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自我充实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必须建立良好的人脉。人际关系维护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数据表明,智商只占成功要素的30%,其他的70%在于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其中就包含着很强的人际关系维护能力,特别是在讲究“情、理、法”的中国,成功层次越高,对情商的要求越高。只有那些能不断整合外部资源,经营好人脉关系,不断扩大自我外存的人,才能持续成功。
让自己成为专家
用缺席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和荣誉。如果你确实能够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你的作用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在本行业中成为专家呢?
首先,你应该选定最适合你的,最能将你的优势表露无遗的行业——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进行选择。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你也许没有机会“学以致用”,“学非所用”的情况很常见,但这并不妨碍你成为你所从事的行业中的佼佼者。所以,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一旦选定了一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影响效果。每一行都有苦和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上。
行业选定后,接下来你应该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你的同事、主管、前辈请教,不要把薪水待遇等问题总是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因为你还不具备这种资格。要把最初的工作经历当做一种再学习的机会。除了多向同行请教以外,你还可以搜集各种报纸、杂志的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获得你需要的知识。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参加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你应该打定主意,一门心思在你所从事的这一行业中谋求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而不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可以逼迫自己向前进步,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性,训练自己的意志。当然,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你便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他人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这便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因为你不一定能当老板,但有了“专家”的身份,人人都会看重你。你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如果缺席,会引起一片震动。
不过,成为“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不断提高自我。否则,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专家”之色也会褪掉。
下面是帮助你成为专家的几条建议:
(1)不要吝惜投资。用至少3%的收入购买各种书籍和杂志,其中包括音像图书和学术刊物。你应为培养你的能力而投资,尽管成千上万的人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然而却有极好机遇的情况下,也攀登上了成功的顶峰,但是他们的成功也是由于具有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品质,以及付出了极大的艰辛。
(2)坚持每天阅读。每天阅读1小时,3年之后你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5年之后你可以变成国家级专家,7年之后你可以变成世界级专家。这个说法虽然夸张,但阅读对人的提高确实不可小视。每天阅读1小时意味着你用2周时间阅读完一本书,这样,就相当于每年读完25本书,10年读完250本书,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在现在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看专业书籍不到1本的情况下,你每年阅读专业书籍25本,将有助于提高你的专业水平。这不仅能使你成为众多竞争者中的佼佼者,而且可以改善你的经济状况和提高你的生产率。应记住,你头脑中装载的所有知识对于塑造今天的你都是有用的。
(3)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一个人每天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家中,一年中平均有500~1000小时无目的地浪费掉了。其实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来提高自我,比如听听专业知识录音带,看看袖珍英语词典,等等。有人计算过,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效果竟相当于在大学学习两学期。有很多伟大的成功者都能巧妙地利用零散时间,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比别人高出一筹。
总之,只有那些永不自满、永远追求信息与知识的人,才能被充实和装备起来,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做不可取代的人
如果要问在一家企业里谁最重要,“当然是总裁!”大多数被问的人都会如此回答。总裁的工资表就是他们重要性的衡量指标。可是,这已经是个老观念了。事实上,只要有专长,任何人都可以变得很重要,变得不可取代。
巴黎一家豪华大酒店的餐饮部里,有一名不起眼的小厨师。他没有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面的菜,所以他只能当下手,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里,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从外表看,一点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果核也被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一次,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夫人发现了,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
贵夫人在酒店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客房。虽然她每年加起来大约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来,都会点小厨师做的甜点。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员,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更大。而不起眼的小厨师却风平浪静。
毫无疑问,贵夫人是酒店最重要的客人,而小厨师则是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不妨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那个不可取代的人呢?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企业实施减员增效,就业机会弥足珍贵。此时,要想保住自己的饭碗,就应该努力成为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家珍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数年后顶替父亲到企业工作,先是当工人,后调到车间任调度,再调到总公司办公室任收发员兼管理档案。饱经风霜的她任劳任怨,只想安安稳稳干到退休。谁知,近年企业经营不景气,单位里不断精简裁员。此时此刻,她猛然意识到生存的危机,年龄大、学历低、无专长,绝对不是不可取代的那一个,也许明天就会有人来接替她的工作。
她思虑再三,决心在短期内掌握一技之长。于是,她苦练电脑打字,以求有安身立命之本。半年后,她五笔字型打到每分钟50字,准确率还相当高,几乎可以免除校对的工序了,而且排版美观大方、文字摆放疏密有致,令人赞不绝口。
不久,一位档案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接替了她的工作,她则被聘为办公室打字员。而那位比她年轻10多岁的前任则无可奈何地下了岗。
小厨师和家珍以自身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专长的人,在职场就是可有可无的人。要成为在职场上不可取代的那一个,就一定要掌握一门专长,最好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专长。如果只能做一份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那当然随时会有被别人顶替的可能。
下面介绍几个让你变得不可取代的原则:
(1)成为不可缺少的人。公司里,老板宠爱的都是些立即可用、并且能带来附加价值的员工。管理专家指出,老板在加薪或提拔时,往往不是因为你本职工作做得好,也不是因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对他的未来有所帮助。身为员工,应常扪心自问:如果公司解雇你,有没有损失?你的价值、潜力是否大到老板舍不得放弃的程度?要靠自己的打拼和紧跟时代节拍的专精特长,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这一点至关重要。
(2)向他人求助。你可以寻求帮助的人不一定身居高位。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你略胜一筹,也许是你的师傅、同事、同学、朋友、引荐人。他们或物质上给予、或提供机会、或予以思想观念的启迪、或身教言传潜移默化。有了他们的提携,你将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也能缩短奋斗的时间,一举两得。
(3)建立关系网络。社会上,一些专业能力等硬件未必很好的人却能出人头地,不少人是得益于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关系网络,就是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合作。如何增加“人际资产”呢?组织中不乏以兴趣、爱好、同学、老乡等关系结成的“小团体”,争取成为其中一员;热情帮助别人,广结善缘;用诚实、信用、正直来赢得信赖和敬佩,这些都是建立个人关系网的基础。
(4)不要将困难上缴。“不讲困难”确实很难做到。但你必须明白,老板每天都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要比员工遭遇更多的难题,承受更大的压力。将困难上缴或报告坏消息,会使老板的情绪变得更糟,还很有可能给他留下“添乱、出难题、工作能力差”的负面印象,得不偿失。其实,只要记住一条法则“没有什么不可能”,横下一条心去面对让你望而却步的困难,你会发现困难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能够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这不正是你高人一等的绝佳证明吗?
(5)不要乱发牢骚。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引起,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却是老板心中的最痛。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是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体工作士气。为此,当你牢骚满腹时,不妨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千万别让恶劣的情绪影响你的效率和业绩。
(6)善于表现、适时邀功。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你要担心的是自己的努力居然没被人看到,才华被埋没了。一定要想办法做个“有声音的人”,尽量引起老板的注意。向老板汇报,要先说结论,如时间允许,再做细谈;若是书面报告,不忘签上自己的名字。除老板以外,还要将成绩设法告诉你的同事、部属,他们的宣传比起你来效果更佳。会议是同事、主管、老板及顾客之间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在这种时候你更要抓住机会,勇于做前锋,将你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表现出来,吸引所有人赞赏的目光。
只有当你真正成为不可取代的人,你的缺席才会对别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因为你已经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才是对你自身价值的最好说明。
第五节 给自己制造一群信徒
人们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那就是信仰某些事情。通过给他们提供一个目标和一个可以追求的信念,你自己就可以成为这种欲望关注下的焦点。让你的言辞模糊不清却又充满承诺,强调其中的热情,而不是强调其中的理性和清晰的思考。告诉人们你要他们遵循的新法则,要求他们为了你而作出牺牲。
秦二世元年7月,由阳城去渔阳戍边的900名农民,在大泽乡时因暴雨被困,无法前行。按照秦朝法律,无论何故,如果过了朝廷的期限,这些人都要被斩首。一时,900人虽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人人都感到了厄运的临近。
雇农出身的阳城人陈胜不甘这样等死,他私下对同行的吴广说:“大丈夫生而为人,如此丧命岂不可惜?与其白白送死,倒不如聚众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你以为怎样?”
吴广深表赞成,说:“朝廷无道,老百姓全无生路,早该反了。只是你我无权无势,如果不能召集大家一同起事,毫无胜算啊。”
陈胜长叹一声,忧心地说:“你我有心,奈何别人心怀侥幸是一定不会听我们号令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俩只能等死,该想个妙法才行啊。”
二人顿感气馁,相对无言。
突然,吴广哀叹一声,苦笑说:“你我都是草民一个,天生的贱命,如果咱们是落魄的王孙贵族,说话的分量自是不同了。可笑人们都相信他们,相信天命,这有什么办法呢?”
一句话提醒了陈胜,他眼中一亮,思忖片刻,这才出语道:“人穷命薄,难以服众,可我们可以巧借天意啊。如果我们耍些手段,让他们相信天命在我,自无人敢不服从了。到时我们再陈述利害,这事一定能行。”
二人兴奋起来,又商议打着兴楚的旗号,借以聚众。一切筹划好后,两人便分头行事。
第二天,做饭的部卒在买回来的一条鱼腹中,竟取出了一张帛书。更奇怪的是,帛书上清楚地写着“陈胜王”3个字。
此消息不胫而走,戍卒们人人惊骇,议论纷纷。陈胜见计策已见奇效,于是和吴广会心一笑,陈胜偷偷对吴广说:“人们既信天命,我们就该再动动脑筋了。我见众人仍有狐疑,似乎没有完全相信,不如我们再进行一个计策。”
夜里,戍卒围着篝火取暖,忽听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叫声中竟夹杂着人言,喊着:“大楚兴,陈胜王!”
900戍卒都是原先的楚国人,楚人又都特别迷信鬼神,接连2件怪事发生,他们转而认定陈胜不是平凡的人了。他们对陈胜一下多了敬畏,确信他是上天派来的神人。
陈胜见巧计成功,于是趁势杀了2个押送戍卒的将尉,他把大家召集在一处,振臂高声言道:“我陈胜不想枉死,更不忍心眼看着大家受苦受难。俗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天命,我陈胜就要带领大家做此大事。天命不可违,只要顺从天意,不但强秦可灭,大家更可称王称侯,这是千载难遇的良机,大家可愿听我号令?”
众戍卒已经把陈胜视为天人,今又见他带头造反,更加相信他是应命而生的贵人了。想想自己的凶险处境,别无他路,于是,又增加了对陈胜拯救自己的感激之情。众戍卒不再犹豫,心甘情愿追随陈胜起义,于是群情汹涌,齐声响应。
陈胜首举义旗,附近的百姓也闻讯加入,队伍一下发展了数万人。陈胜称王,攻城略地,秦王朝从此走向灭亡。
陈胜能够“得民心、起义师”没有别的秘诀,依靠的是人们心中对“天意”、“天命”的牢固信仰。通过鱼腹藏书、狐狸人言等小伎俩大造舆论,神化自己,让自己俨然成为上天的代言人。“天命所归”这道光环为陈胜吸引了无数忠实的信徒,他们也成了起义军的最初力量。
信仰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一种宗教、一个目标、一条信念,假如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地建立起对你的信仰,他们将狂热地追随你的脚步。
人们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那就是信仰某些事情。通过给他们提供一个目标和一个可以追随的信念,你自己就可以成为这种欲望关注下的焦点。让你的言辞模糊不清却又充满承诺,强调其中的热情,而不是强调其中的理性和清晰的思考。告诉人们你要他们遵循的新法则,要求他们为了你而作出牺牲。
提升你的精神感召力
想要成为精神领袖,让周围的人们追随你,形成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领导核心,仅仅依靠体制和职务赋予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领导核心还应该建立在由宽广的胸怀、完美的领袖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构成的个人权威之上。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加强君权,经常采用的一个手段便是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君主对人民的精神感召力量。“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统治者总是力图使人民相信:君主的人格是完美的,君主即代表着伟大、睿智、圣明、仁德、英武。
事实上,古代君主不仅不可能具备上述美德,而且也不需要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了目的。对于一位君主来说,事实上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要显得慈悲为怀、恪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尽管君主在政治实践中“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但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露出一言半语不符合上述美德的话,并且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为怀、恪守信义、讲究人道的人。这样才能达到“顺应民心”的目的,为自己创造一大批忠心追随的信徒。
西汉末年,每逢遇到水旱自然灾害,都为野心家王莽提供了表现“美德”的机会。“每有水旱,(王)莽辄素食”,皇太后大为感动,特下诏褒扬慰劝:“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勤于职,以时食肉,爱身为国。”王莽是否真的为“忧民”而不食荤腥,时人不得而知,但这番沽名钓誉的表演,却收到了效果,大大增加了王莽的政治资本。
从积极的角度看,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精神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自己。
人格魅力能创造多大的影响力?时代华纳总裁史蒂夫·罗斯为我们作出了回答。
虽然罗斯的生活沉浸在幻想之中,他的行事作风专擅独裁,但他绝不露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即使对手下的人也绝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他至少不会给人以妄自尊大的感觉,他能顾及别人应有的尊严。得力干将达利是这样表述罗斯的“亲和力”的:“罗斯对周围人物的感受处处可见,他和每一位秘书都曾亲切地交谈。如果他离开时忘了向安或玛莉莎(达利的助理)道再见,他会说:‘天啊!我忘了说再见’,然后再折回去。如果他留在公司而由安替他做任何事情的话,第二天就会有一打红玫瑰放在安的桌上。”为了和公司低层的员工打成一片,罗斯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他确实成功了。所有人都从内心深处尊敬他、感激他,并自动自发地追随他。
对于手下的得力干将,罗斯则另有一套方案创造信徒。他赋予部门主管绝对的自主权,他告诉他们犯错无妨,但就是不要太离谱。因此,他鼓励主管要有自己就是老板的意识。罗斯言行如一,从不干涉主管的决策,无论是否景气,他永远是他们忠实的支持者。这种亲切、温厚、如慈父般的作风完全符合他的个性,并且深入人心。当其他同行的管理阶层因流动率太高而元气大伤之际,华纳的高级主管一律长期留任。每当他的控制权受到来自合并的挑战时,他手下的主管便群起反对他的对手,从而帮助他渡过一次次的权力危机。
罗斯知道,要使员工真正成为信徒,还必须给他们以实惠。无论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司的财富与同僚共享,对罗斯而言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谈起薪资、津贴和一些千奇百怪的福利措施,华纳可说是一应俱全,称得上真正的全能服务公司。罗斯让他手下大将各个成为千万富翁,他们对他奉若神明。事实上,他的周遭人士对他不但绝对忠诚,而且近乎个人崇拜。
除以上几点之外,罗斯获得人们信仰的保证是他迷人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超凡能力所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要与罗斯相处,就必须是他忠诚的信徒。一旦进入他的世界——那里强调的是忠诚——则你的梦想(依照他的指示)都能够实现。”
信徒式文化是维系人心的重要因素。同样,在宝洁公司,信徒式文化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宝洁长期以来一直细心挑选新员工,雇用年轻人做最初级的工作,然后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宝洁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人,再让这些在宝洁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宝洁信徒”做中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忠实的员工在宝洁内部形成了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气氛,大家群策群力,以公司发展为信念,以信徒式的狂热,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提升精神感召力的几个途径是:
(1)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你要用宽广的胸怀去迎接八面来风,去拥抱缤纷的生活。心胸狭窄、满腹猜忌,只会使你在纷繁的事务中终日紧锁眉头、郁郁寡欢,更别说对别人形成吸引力了。
首先,要广开言路,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要总是只听得进赞美,听不进反对意见。
一片赞美声中隐含着各种不纯的动机,潜伏着不便直说的利益回报期望。而恰恰是那些略显微弱的反对声,却最可能体现人间真言、世间真情。因此,应该有勇气,甚至得硬着头皮去倾听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你才能从中汲取正确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工作思路。
其次,要笑迎挑战,坦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天空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工作也不可能事事顺心。当暴风雨骤降时,你仍能泰然处之、坦然面对;当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时,你依然镇静自若、岿然不动。这样才能让周围的人们感到有强大的靠山。
特别是当工作出现失误时,埋怨无济于事,推脱表白更不可取。最关键的是要以强壮的肩膀顶住压力,撑起一片蓝天,摆脱失败的阴影,积蓄力量,向困难发起新一轮挑战。只有如此,才可能把挫折当做走向胜利的又一个起点。
再次,要海纳百川,妥善处理与各种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必须与各种各样性格脾气不同的人合作共事。浩浩长江,不拒细流,茫茫大海,接纳百川。让真情去呼唤真情,用真诚去赢得真诚,那么,不管你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会被这丝丝春意所融化,被这缕缕的真情所感染。
(2)以高超的领袖艺术统率人。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袖,首先,要知人善任,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选才用人是团队领袖人物的基本职能,善于用人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用人的最高标准。
其次,要适当授权,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士为知己者死”,当班子成员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时,他会更珍惜手中的权力,会加倍焕发出工作热情,把工作积极性发挥到极致,在无形中更紧密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
再次,要善于激励,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激励作为调动、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是决定领袖行为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3)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在自然界里,所有的物体都有磁场。个人所具有的磁场,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想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有效地吸引和影响他人,有三点是必须做到的。
首先,必须真诚。你可以将痛苦埋在心里,你可以把笑容挂在脸上,但切不可将心灵披上伪装。
其次,必须敬业。你可以没有别人聪明,也可以没有别人多才,但你却不可以不敬业。
再次,必须自律。当你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时,无需鼓动,无需召唤,人们将会紧紧追随你,成为最忠实的信徒。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信徒
用权利或是欺诈而让人们服从,是最愚蠢的手段。想让人们成为最忠实的信徒,就要从内心征服他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力量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能为你赢取人心的。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的兵部尚书。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去拜见努尔哈赤,表达了投效之意。努尔哈赤故意问范文程说:“你身为大明名臣之后,本该为大明效忠,为何却叛明投我呢?”
范文程回答道:“明君无道,百姓苦难,我不是腐儒,自不肯愚忠一世了。”接着,范文程语调恳切地请求努尔哈赤不要滥杀无辜,屠戮百姓。
努尔哈赤和他谈话之后,见他见识过人,机智多才,十分爱惜。他对各贝勒说:“夺取天下,范文程这样的才俊当有大用。他不以我等为叛逆,说明他独具慧眼。我等征服中原,也不能视明人都是逆贼,绝不能滥用武力,这样才能争取民心。这个道理,是范文程教我的,你们都要善待他。”
皇太极即位后,对范文程更为器重,让他随侍左右。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官兵。其中已投降的蒙古兵又起叛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未果。皇太极震怒之下,想要把那些蒙古兵一律诛杀,范文程在旁边提醒说:“陛下以武力让他们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归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再次叛乱,早将死亡置之度外,陛下杀他们泄了私忿,而对收取人心却害处太多,此事不可以做啊。”
皇太极气犹未消,说:“征战沙场,杀人不可避免。若只施仁义,人不畏惩,岂不叛者逾多,士不奋战?”
范文程争辩说:“明人不知我大清仁慈,反抗是当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多惠,人心渐渐就会归附于我。宽恕他们只能让敌军阵营分化,传陛下之美名,以此征伐天下,有百万大军之功效,陛下不可小视。”
皇太极听了连连点头,赦免了那些蒙古人的死罪。消息传出,坚守西山的明军斗志瓦解,范文程单枪匹马去劝他们投降,结果他们全都放下了武器。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明朝。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说:“中原百姓以为我大清是叛逆,势必拼死反抗。大王如果以暴制暴,以杀为能,中原就难以平定。从前,我们放弃遵化城,屠杀永平的百姓,已让中原百姓对我们深有疑虑了。如果今后不加约束,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大王应该严明纪律,秋毫无犯,让明朝官吏担任原职,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用大公传达我朝的仁念,用行动解除世人的疑惑,这样安定了百姓,叛乱的人才有心归顺,我们遇到的抵抗才会减少。”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为崇祯帝办丧事,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废弃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收取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武力和屠杀只会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以正义的力量自居,尽一切可能安抚人民,获取人心,人民反而会心甘情愿地放弃抵抗并最终成为忠实的信徒。
“让人心服,而非征服”是历来统治者秘而不宣的治国之道。不到万不得已,统治者一般不会采取武力的办法,因为人心永远不是武力能征服得了的。让人心服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精于谋略,智勇兼备。刘秀在争伐天下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御心之术,很多棘手的问题他都能轻松化解,最终战胜所有对手,拥有天下。刘秀曾与赤眉军作战,赤眉军的小皇帝刘盆子惊惧万分,他对自己的哥哥刘恭说:“我们虽有10万大军,却早已是惊弓之鸟,无力再战了。我苦思无计,万望兄长能够来救我。”
刘恭颇有才智,他点头说:“战之无益,眼下保命要紧。刘秀乃是你我刘氏的宗亲,请允许我恳求于他,放我等10万兵众一条生路。”
刘盆子就此事和众将商议,有人便忧心地说:“此议虽好,怕只怕刘秀不肯。如今敌强我弱,不比昔日,他为了消除隐患,又怎能真心饶我们不死呢?与其受辱也不能免死,不如拼死一战。”
众将犹豫,刘盆子更是放声大哭,刘恭见状开口说“:为了万千将士的性命,我还是主张恳求刘秀开恩。倘若事不如愿,我刘恭自然会和你们誓死抗敌。”
于是,刘恭求见刘秀,说明归降之意后,刘恭又说:“陛下能有今日的成就,可知是为什么吗?”
刘秀一笑说:“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评说朕?”
刘恭嘴上不停,又道:“赤眉军曾有百万之众,竟有今日之败,陛下也不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刘秀凛然正色,平声说:“早就听说你多有见地,朕且容你叙说一二。如果你言语不实,巧言惑人,朕定要严加治罪。”
刘恭苦笑着说:“赤眉军残暴待民,百姓怨恨,终成不了大事。陛下仁爱谦和,善收民心,百姓拥戴,方有时下大功。陛下虽取天下,若能再施仁义,赦免我将士,一来可以增加陛下的美名,二来可以保陛下江山不失,变乱不生,不知陛下可曾作此设想?”
刘秀脸上不露声色,心中却被刘恭之语深深打动。和群臣议事之时,将刘恭所言复述一遍,他感叹说:“天下还未大定,刘恭的话不可不听啊。我们剿灭赤眉军容易,可要恃此征服民心就大错特错了。百姓不服,天下就不会真正太平,这才是朕最担心的事。”
刘秀于是又召见刘恭,答应了他们的投降请求。刘秀又下令赐给他们食物,让长期饥饿不堪的10万赤眉军将士吃饱了肚子。刘秀还安抚刘盆子说:“你们虽有大罪,却有三善:你们攻城占地,富贵之时,自己的原配妻子却没有舍弃改换,此一善也。立天子能用刘氏的宗室,此二善也。你们诸将不杀你邀功取宠,卖主求荣,此三善也。”
刘秀的手下深恐赤眉军再起叛乱,私下对刘秀说“:陛下仁爱待人,只需安抚住赤眉军将士即可。刘盆子身为敌人头领,难保不生二心,此人不可不除啊。”
刘秀对手下人说:“行仁之义,全在心诚无欺,如此方有效力。朕待他不薄,他若再反,那是他自取灭亡;朕若背信枉杀,乃朕夸失,自不同也。”
刘秀对刘盆子赏赐丰厚,还让他做了赵王的郎中。曾经发誓与刘秀“不共戴天”的刘盆子竟然成了刘秀最忠实的信徒,甘心追随其左右。刘秀的“御心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为自己创造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在一个团队中,即使有与你意见不一致的反对势力,也不要用高压手段去强迫他们服从。如果你能够征服他们的心,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和相关利益,他们在感激你的同时,必将放弃一切抵触和敌对情绪,甘心任你驱策。
第六节 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内心
“高压政治”或者是强迫,或者是威胁,会引起一种最终与你对抗的反应。你必须诱使别人沿着你指引的方向前进。那个你成功诱使的人会成为你忠实的兵卒。而你诱使其他人的方式则需要你能了解他们个人的心理和弱点。通过了解他们的情绪,你就能继续揣摩他们所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和他们所恐惧的事物,软化他们的抵触情绪。如果忽视了别人的想法和内心,他们则会逐渐憎恶你。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年终,主人预备大摆筵席,于是捉住小猪。小猪预感到厄运将至,撕心裂肺地号叫着,又顶又撞,猛烈地抗拒。绵羊和奶牛因这巨大的动静从午睡的好梦中惊醒,不满地训斥道:“喊什么?我们也经常被带走,就没像你似的怕成这样。”小猪流着眼泪说:“你们这帮没有心肝的家伙!主人捉你们不过是为了一点羊毛和牛奶,可是我呢?他要的是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遭遇不同,的确很难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内心。如果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等不加体谅,只会加深在他们心中的坏印象。就像故事里的绵羊和奶牛,对他人漠不关心,只能说明它们全无心肝,自私而冷酷无情。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赢得别人真心的接纳和爱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了解别人的内心和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感受和体会。“会痛”就是心中的感受,即所谓的“感同身受”;然后,在这基础上加以表达,也就是让别人明白“我感同身受”。只要有心,不管从大处还是小处均可以揣测别人的想法和内心,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够很轻松地了解他人的目的。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他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你的尊重。而尊重他人的原则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就是推己及人,是一种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推断他人的情况的沟通技巧,是为了保全他人的自尊时采取的一种比较含蓄的不直接指责、指使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间接地让人做出你希望他做的事。将心比心,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和你交流他们的想法。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求得到承认。我们有情感,希望被喜欢、被爱、被尊重。要求别人不把我们看做是个机器人。作为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抱负、渴望和情感。
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别人的心理需要,将心比心,这样才不至于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例如,你的同事小王,是个很优秀的北区主管,在公司业绩领先。但他最近有点消沉。下班以后,在办公室,他找你聊天。
小王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
这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怎样来回应呢?你是建议他怎么做吗?你是点头倾听吗?你是一起来抱怨销售政策吗?其实同样表达这句话,其中蕴藏了很多种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无奈、表达建议、征求建议、希望指导等。能听懂他表面的意思是初级水平,关键的是听懂他说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的内容,了解他的想法和内心。如果用不同的方式说“用了一周的时间,销量还是不高”的事实,表达的意思就不尽相同。
比如,小王说:“嗨,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也不知道怎么搞的,销售量还不高。”这样的说法,对方可能表达的是无奈,小王不知道怎样来做这个客户,他已经没有办法了。
小王说:“看来是麻烦了,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对方是想切换这个客户了,可能小王心中已经有候选客户了。
小王说:“说来也奇怪,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销量还是不高。”这样的说法,可能小王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希望和你探讨一下,怎样做这个客户。
也就是说,对方表达的信息是同样的,但是因为表达的语气不同,所以带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给对方回应最多的是“给出建议”。当对方仅仅是向你抱怨的时候,你给出了指导的建议。这时对方心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想:“就你厉害,就你能,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做业务吗?你又不是销售经理,上个月你的销售额,还没我的高呢,凭什么指导我?”但是他不会和你说的,表面上他会附和你的说法,很可能其中有很多不耐烦。最后的结果是你好心帮他,可是还落下了坏的印象和一个“好为人师”的绰号,这样是很不值得的。
当小王在抱怨时,他其实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抱怨。
当对方无奈的时候,可能对客户的能力有怀疑,可能需要和你分析一下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策略,这个时候你只要安慰和一起分析就可以了。
当对方想切换客户时,可能是对直接切换的信心不足,需要你给他鼓励。这个时候你只要鼓励他,并分享你曾经切换客户的经验就可以了。
当对方是真正寻求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分析这个市场的情况,给出你的建议。
但是要说明,仅仅是你的建议而已。
你应该先试着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内心,然后才能下结论,提建议。高压政治或者是强迫,或者是威胁,会引起一种最终与你对抗的反应。你必须诱使别人沿着你指引的方向前进。那个你成功诱使的人会成为你忠实的兵卒。而你诱使其他人的方式则需要你能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弱点。通过了解他们的情绪,你就能继续揣摩他们所拥有的珍贵东西和他们所恐惧的事物,软化他们的抵触情绪。如果忽视了别人的想法和内心,他们则会逐渐憎恶你。
设法了解他人的意见和需求
我们强调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我们要学会用一种同理心思考,设法了解他人的意见与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抓住他人的目的。
大卫·奥格威是美国知名广告大师,他就是用一种换位思考的策略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陈列了各种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要应付的几种典型的人物。这样,他的思想才会常常集中在别人的种种兴趣和需求上,而不致拘泥于自己的意向上。
《华盛顿邮报》的著名发行人斯特朗曾经告诉我们,他怎样将所有的读者作为一个“横截面”,依照其收入的多寡分为4级,然后派几个人分别与4000个代表这一级别的男女进行个别交谈,征询他们,《华盛顿邮报》应注意哪些方面的材料,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等。他将这些人所谈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作结论,然后依照结论去采访和写作。“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所印出来的报纸也许只适合我们自己,那么这份报纸是永远也得不到公众的欢迎的。”他这样说。
布鲁斯是诺曼底登陆战中一位盟军的将领,当他从军官学校毕业出来的时候,他并不像其他军官那样乐意被分配到繁华热闹的城市去工作,而是选择了太勃斯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区。
因为在这个城区里各个种族的法国人常来参加热闹非凡的赛马节,他可以从中观察他们“特殊的气质”。这位将军在他的毕生的事业中始终致力于对人的性格的研究,这对他用不同的策略指挥不同个性的下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位研究者评价说:“他对各种各样人物心理状态的感知,他对各种典型人物的了解,他驾驭众人的策略,他与下属融为一体的才能,可以说与他的伟大的军事天才不相上下。”
另一种获取别人意见的方法就是深入公众之中。普利策,这位早年的新闻记者,后来成为《纽约世界报》的创始人,也是利用这种方式成功的。在他担任《快邮报》的编辑时,他常常混杂在市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阶石旁,或者驻足稍息在旅店、商场的大厅里,敏锐地静听人们的谈话,了解读者的心理和嗜好,并以此确定他的编辑方针。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他所要影响的一些人,然后反过来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满足他们。
克拉司雷没成功之前,只是一家零售店里的普通伙计,后来拥有了自己的克拉司雷汽车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他究竟用什么方法,使全国人民都青睐他的汽车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运用,只是一般人不注意去应用罢了。
克拉司雷说:“像我这样依靠千万个主顾的满意而得到事业上成功的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这千万个主顾看成是一个主顾。如果某个人及其建议和意见,与我们的事业有关,那么我们就应认真听取、谨慎从事,尽量地使他得到满意。长此下去坚持这样做,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对我们满意。将整个营业对象设想成一个人,这一点没有更深奥的意义,而在当时却能决定你事业上的成功。”
众所周知,克拉司雷平常很注重研究他的主顾们的趣味和需求。他挑选一个典型的主顾作为对象,以他的观点、虚荣心、习惯、道德及嗜好等,去计划他的事业,去实施他的工作及努力方针。
只有当你充分地了解了别人的内心和想法,你才能够做事尽如人意,这一点将会引领你走向事业和生活的高峰。
洞察他人的真实目的
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接触了解对方平时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从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偏好等方面仔细揣摩他言行的本意,这样才能正确体会到对方的真正目的。
莱恩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本来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很优秀,但上司突然调他到一个偏远地区,而偏偏那个倒霉的地区开展业务又特别艰难。为此,莱恩十分不满,他说:“我工作这么努力,一直都尽职尽责,但现在不但没有升迁,反而将我调到了这么糟糕的部门,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主动辞职吗?”
但实际情况却是,他的上司发现莱恩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就是太年轻了,办事欠稳妥,有时不够深思熟虑,因此决定派他到另一处去锻炼一段时间,以备将来委以重任。
当莱恩以“想到其他城市去发展”为由将辞职书扔在上司桌子上时,上司十分惋惜地说:“如果你能留下来,将来的前途是会很远大的。但是,你既然另有所求,并已经决定要离开,那么,我也只好祝你好运了!”
上司的一番好意,完全被莱恩误解了。不但如此,上司也可能还会认为莱恩不能吃苦耐劳,怕受累才离开公司的,这种人当然不能委以重任,幸而发现得早,否则还真看走了眼。
类似于莱恩这种情况如若发生在你身上,你能洞悉上司的真正目的吗?你会不会像莱恩一样抱怨上司呢?
当上司有时将一些严峻的考验摆在你面前时,一个善于把握领导目的的人应当明白上司并非要将你“置之死地”,而是在帮你走出绝境,或者正在锻炼你并留有重用。
一个人只有在洞悉了上司的良苦用心后,才会高兴地接受这一切,并让它成为你晋升的台阶!
如果不能洞察上司的真实目的,就会走错路、做错事,有时还会吃力不讨好。不但如此,学会揣摩同事、下属、家人,朋友的真实目的,才能让你为人练达,世事洞明。
抓住他人真实的目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能忽视对他人目的的分析。要学会洞悉他人心理,做好他人的目的分析,首先要善于把握他人的心理。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要懂得理解万岁
与人相处要学会相互体谅,不要误以为别人反应不佳或心情不好一定是冲着你来的。事实上,有的人心情不好、反应冷淡仅仅是因为出于某种担忧或是因为遭受了某种挫折,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当然,如果反应迟钝或态度傲慢的那个人恰恰就是你,那就另当别论了。
要学会以诚相待。
当别人向你提出一个问题,而你一时答不上来时,你大可坦言相告:“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甚了解。这样吧,让我考察一下,然后再告诉你。”接着,再去寻找答案,或找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自圆其说都可能令人感到气恼。
要做到将心比心,循循善诱。
“你究竟在担心什么?和我谈谈好吗?”或“现在我明白了,难怪你会感到这么沮丧”。而不要粗暴地拒绝别人的求助:“喂,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或者“这是某某人的错,关我什么事呀?”草草结束谈话、颐指气使或者给人脸色都不是可取的行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质量。
在对待某些问题上,不必非得持某种极端立场,你完全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我知道了”或“我明白了”或“你能不能把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跟我说说呢?”而不必说“噢,我知道你的言下之意了”或者“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知道,有的人并不关心你是否与他们持相同的观点,相反,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衷肠。
为了表示你的确是在认真地听他们说话,你不妨使用下述几种关注方式:
(1)你究竟在担心什么?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2)你为什么对这件事特别担心呢?
(3)如果你和某某人友好相处的话,那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4)能说得详细一点吗?我还是不太明白。
不要总是想去说服别人。
当对方固执己见而且显然把自己的观点视为最佳方案时,交谈很可能会不欢而散。你可以用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来掩饰自己的不满,并尝试着让他改变初衷:“可以看得出来,您对这种方法十分满意。您认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或者“如果您不得不采取另一种策略的话,那么您会怎么做呢?”
与人交往中最忌一味要去说服别人。因为这其中可能夹杂着过多的个人喜好。相反,你不妨把重心放在你所采取的步骤以及它可能对事情的结果产生的作用(这是深入交谈的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上。当人们(包括你自己)固执己见时,交际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对方很可能觉得你对他的观点不够重视。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发号施令。谦恭的语言、谦逊的态度,都可能唤起别人的合作热情与好感。
所以,你不妨说:“一种可能的做法是……”“这种方法可能行之有效……”
“对我来说,该项目最好的结果是X,Y,Z。”“你能否告诉我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我如愿以偿吗?”或者“换了是我,我可能会这么做……”而不要说“你一定要做到X,Y,Z”或者“你应该这么做”。
对于许多人而言,话题转换过快将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许多人可能觉得无所适从、无能为力。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们:你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要。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告诉同事你所采取的方法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别让同事一个劲地猜测你究竟需要什么,也别让他们一个劲地猜测你的行为可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只要我们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开放、宽容的心态,我们就能走进他人的心里面,抓住他人的目的和意图。
学会收买人心
金钱也许不能为你买到人心,但不代表你不能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你能够善用一些收揽人心的技巧,你将在纷繁芜杂的人性丛林中纵横驰骋。
1.记住他人的名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而你对他人的关心,对他人投注感情,尤其是对他人私事方面的关怀与照顾,可以使他们的这种尊严得到满足,甚至让他们感激涕零,誓死效劳。
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就善于使用这种方法。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罗斯福制造了一辆轿车,当汽车被送到白宫的时候,一位机械师也去了,并被介绍给罗斯福。这位机械师很怕羞,躲在人后没有同罗斯福谈话。罗斯福只听到一次他的名字,但他们离开罗斯福的时候,罗斯福找到这位机械师,与他握手,叫他的名字,并谢谢他到华盛顿来。
如果你认为别人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办事理所当然,而不去融洽关系,只是一味地命令、要求,那你的事业发展可能就会产生阻力。
2.与他人同心同德
在美国的历史上,有一位鞋匠的儿子后来成为美国伟大的总统,他就是林肯。在他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都出生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他们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但是,林肯却从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这除了他具有卓越的才能外,与他从平民中来,走平民路线,把自己融于广大百姓之中的平民意识是分不开的。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时,有人问他有多少财产。人们期待的答案当然是多少万美元,多少亩田地,然而林肯却扳着手指这样回答:
“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租了3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3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这正是林肯取得民心的最有效的法宝。
这话也应该成为所有渴望成功的人调动群众力量,建树自己事业的武器。这是调动他人积极性,让他们尽心竭力为你工作的最好方法。
3.宽以待人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别人锱铢必较。要知道,对人宽容大度,是别人对你产生好感的一种手段。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吏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吏,那个从吏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10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半年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的部下给袁绍的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并开始全力效忠曹操,这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如果你能具有这样的胸怀,别人当然愿意尽心竭力为你做任何事。
用情去感人,用诚去动人,用智去取人,让对方的心不知不觉为你敞开,让他所有的意图和想法在你锐利的双目下无所遁形,你才能将他牢牢控制在你的掌握中。
第七节 寻找一位贵人
给自己找一位贵人,他可能是一位光彩夺目的出众之士,如果能得到他的欣赏,你做起事来自然如同顺水行舟,省心省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了解那些贵人的基础上,投其所好,主动逢迎,不但能够得到他的赏识,没准儿还能成为他的知己,自然也就可以长期依附下去了。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登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的字,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在参见总督的时候,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得意地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说完还故意将扇面上的题字呈给总督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看那题字,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总督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您的门生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当真是少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啊。”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了黄某人的靠山,助他攀上高枝,直上青云。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是应该遭受谴责的,清政府的官场腐败也令人惊诧和痛恨。
但黄兰阶为人之机巧、精明却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与其凭借自己的单薄力量一条路走到黑,不如提早发现生命中的贵人,借这位“衣食父母”的光彩与热量,为我们打开一条平坦的通道。这既可减少痛苦摸索的时间,也将大大减轻碰壁带来的创伤。
从积极的角度看,借贵人之力快速成长并不卑鄙,相反,还可称得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智慧。
贵人的引荐和提拔往往就是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才华,做到“怀才有遇”,从而为自己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给自己找一位“衣食父母”,他可能是一位光彩夺目的出众之士,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欣赏,做起事来自然如同顺水行舟,省心省力的同时,也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了解那些贵人的基础上,投其所好,主动逢迎,不但能够得到他的赏识,没准儿还能成为他的知己,自然也就可以长期依附下去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实干,但有人一辈子实干也未必成功。这大约是缺少“贵人”相助。“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大树繁茂的枝叶荫蔽下,少了许多风雨冰雹的打击,为自己的成长赢得了难得的时间与机会。
“大树”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许是令掌权人物崇敬的人。
这样的人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在某个行业里名头响,影响大。靠住这样的大树,有时可以省很多力。
李鸿章早年屡试不第,“书剑飘零旧酒徒”。他一度郁闷失意,然而幸运的他遇到了一棵大树——湘系首脑曾国藩,从此他的宦海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
李鸿章拜访曾国藩,牵线搭桥的是其兄李瀚章,李瀚章是曾国藩的心腹,当时随曾国藩在安徽围剿太平军。有了这层关系,曾国藩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继司批稿奏稿”。李鸿章素有才气,善于握管行文,批阅公文,起草书牍、奏折甚为得体,深受曾的赏识。
有一次曾国藩想要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因为他在处理江北“练首”苗沛霖事件中决定不当,后来定远失守时又弃城逃跑,未尽封疆大吏守土之责。曾国藩愤而弹劾,指示一个幕僚拟稿,总是拟不好,亲自拟稿也还是拟不妥当,觉得无法说服皇帝。因为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皇帝的老师,弟弟是状元翁同龢。翁氏一家在皇帝面前正是“圣眷”正隆的时候,而且翁门弟子布满朝野。
怎样措辞才能让皇帝下决心破除情面,依法严办,又能使朝中大臣无法利用皇帝对翁氏的好感来说情呢?曾国藩大费踌躇。最后,李鸿章巧妙地为他解决了问题。奏稿写完后,不但文义极其周密,而且有一段刚正的警句,说:“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一写,不但皇帝无法徇情,朝中大臣也无法袒护了。曾国藩不禁击节赞赏,就此入奏,朝廷将翁同书革职,发配新疆。
通过这件事,曾国藩更觉李鸿章此才可用。不久,在曾国藩大力推荐下,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等职,踏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一棵坚实的“大树”是你应该努力去靠拢的,要努力求得他的青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树”,也许就是你的师傅、教练、顶头上司。
不论在哪种行业,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向来是传统,这种情况在体育界、演艺界、政界更是如此。没有背景来头,没有靠山撑腰,不是名门之后,凭自己崭露头角,谁认识你是谁啊?“背靠大树”固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一定可以让你少走弯路、错路,让你少费力气,少做无用功,从捷径走向成功。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是很难得到“大树”赏识的。即使侥幸获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着看笑话。“大树”也会比较谨慎,选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摆着往自己脸上抹黑吗?伯乐相马,同时良禽择木,所以双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诚相待,投桃报李。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般人会觉得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宝钗却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这正如有人不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黄牛,也看到了黄牛背后不断抽动着的鞭子,这正是见识的独到之处。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身影响的策略和技巧。有些人在晋升途中总寄希望于名人拉自己一把,而这种希望往往是一厢情愿。其实借名人之力,有时不必建立直接的关系,用间接的办法也能收到提高身价的效果。
美国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保灵蜜”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保灵蜜”的需求热情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保灵蜜”对身体大有益处呢?广告宣传,未必奏效。在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攻势下,没有真正影响力的广告不可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正当一筹莫展时,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选用这种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据里根的女儿说:“20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食品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些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消息,里根总统在健身壮体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这则广告问世,立即取得了惊人的理想效果。也许是总统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太过深入人心,人们争相购买各种花粉食品,里根的健康秘诀也成为流行的养生格言。于是“保灵蜜”风行美国市场。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在中国,向名人借力沾光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重名人之后。
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黄、马等一批文武,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三分天下。虽然后人不能尽续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对世人来说,有一条血缘的根传下来,总比无声的遗物更惹人怀旧。人们尊其后,说到底还是尊其人。越是功高德重为民族做出牺牲的逝者,人们就越尊重他们的后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赎回生者的遗憾。
无独有偶,靠籍贯与名人套近乎也成了一条“借光”妙计。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7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6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的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
徐世昌的成功与他善用籍贯找同乡有很大关系。此人号称有4个籍贯。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鄞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锟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涉足社会,处处得到同乡的帮助会在政治场上春风得意,如鱼得水。
借光的办法很多,“光”的来头也千奇百怪。我们应当多用心挖掘。有些人、物、事、情,乍看起来与你八竿子打不着,可只要动足脑筋,便会有文章可做。
只要能够找到那条可以让你借光的路,无论多么牵强附会,都可以大胆操作,搭上名人这条线,从而快马加鞭走上成功之路。
利用巧,才能打动贵人心
生活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借贵人之势,为自己求得某种利益。但是,贵人分许多种,他可能是政界名人,也可能就是你身边的领导上司。而你的目标也有许多个,或许为名,或许为利,也或许是为了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当我们依靠贵人办事的时候,就必须讲究方式。想要靠上大树,打动贵人心,力就得用巧,否则弄巧成拙,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还会白白惹人讨厌。
要依附贵人,首先要进入贵人的视线,引起他的注意。
宋朝有人假造韩国公韩琦的信去见高官蔡襄。蔡襄虽然有所怀疑,但是他性情豪放,就送给来者3000两银子,写了一封回信,派了4个亲兵护送他,并带了些果物赠送给韩琦。这个人到京城后,拜见韩琦,承认了假冒的罪责。韩琦缓缓地说:“君漠(蔡襄字)出手小,恐怕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夏太尉正在长安,你可以去见他。”当即为他写了封引荐信。韩琦的子弟对此举表示疑惑不解,觉得不追究伪造书信的事就已经很宽容了,引荐的信实在不该写。韩琦说:“这个书生能假冒我的字,又能触动蔡君漠,就不是一般的才气呀!”这人到了长安后,夏太尉竟启用他做了官。
假冒权贵之人,虽然是一着险棋,但是达到了接近贵人的目的,也就得到了贵人的认可和提拔的机会,那接下来的路也就顺畅多了。当然,这招的“技术含量”过高,非你我寻常人可以应用自如的。如果没有书生的那份才智胆识,还是慎走险着的好。
其次,要得到贵人的重视和关爱,就必须采取主动。正如人们常说的:“老实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同等条件下,两个同事工作都勤恳认真,业绩也不相上下。但分房时,一个太过老实总是羞于启齿,虽然自己结婚几年,3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但另一位却三天两头地找领导诉苦,有空就拨拨领导脑子里面分房的这根筋,结果被优先考虑。而他的那位老实巴交的同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
有些人认为向领导要求利益,会影响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只会埋头苦干。而事实上,领导也会把手中的利益作为一个笼络人心、激发下属的手段。只要自己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采用合适的方法主动争取领导的帮助,不但能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还能够加深与领导的关系。
第三要与贵人做朋友。总摆出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姿态,天长日久,贵人只会更加看轻你,这样借力是低档次的,很可能高高在上的贵人根本不买你的账。高档次的借力能攻破贵人的心防,让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你,真心实意地为你做事。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求职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了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所以平时与人交往时,要盯得准谁有能力帮助你。当然,与任何人相处都要以友善、真诚为本。《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靠这一点获得了他岳父的信任,从而在银行里谋得了一个好职位。
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平时的基础打好了,才能指望“急时有人帮”。
另外,和贵人攀关系,借力办事,一定要掌握分寸。只有关系到你切身利益,而又不影响对方面子的事才有可能得到帮助。
如果你有困难从不找你结交的贵人,他可能会认为你看不起他;反之,如果你事无巨细都去靠那位贵人帮你解决,他会觉得你这个人太不值钱,甚至会认为你缺乏办事的能力。只有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拉近与领导的关系。
最后,要经常激励你的贵人,让他知道,帮助你后他有什么好处,不帮你晋升,他会有什么损失,从而激发出他提拔你的积极性。而如果他暂时没有能力帮助,你就必须绕道而行,以退为进寻求另一个贵人的帮助。
总之,利用贵人必须讲究方式。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不断变通,才能更好地靠住大树,攀附贵人。
“背靠大树”的几条建议如下:
(1)找寻贵人。贵人是指那些地位崇高且有实力帮助你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不胜任,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能帮助你的贵人。
(2)激励贵人。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值得注意的是,贵人更看重的是在帮助你后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他有什么损失。如果他觉得无所谓,你就不必指望他能真正为你做到什么了。
(3)以退为进。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你努力地往高处的跳水板爬。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气,双眼紧闭,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无法超越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虽然拼命为你呐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上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地,在现实社会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那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攀爬。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只要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系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多位贵人便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第八节 为自己储蓄“人情”
人情,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人情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也就是说,人情可以帮助你,但它是一笔可以使用但不宜透支的资源。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往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一个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能不能站得住,行得通,吃得开,关键一点是看他占有了多少人情。“有了人情好办事,没有人情事不成”,人情的重要性似乎无须解释,从这句谚语中足见一斑。
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活得出色,活得风光,就必须有一些能使自己成才、成器或成事的路子,包括生存的路子,发财的路子,升官的路子或者成就某一事业的路子。这些路子都不是能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力量硬闯出来,必须借助他人指导、引荐、支持或帮助才能找到方向,踏上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路子都是别人给的,或者说是别人帮助开拓的。那么,天下之大,人事之繁,别人为什么要单给你路子?为什么乐意帮你开拓路子?答曰:人情使然,有了人情也便有了路子,人情大路子宽。
人情可以从两个视角上理解:一是你对别人的“情分”,二是别人对你的“情分”。你对别人的“情”施与多了,从对方的角度看,他就欠了你的“情”;如果别人对你的“情”施与多了,从你的角度看你就欠了对方的“情”。一般来说,“人情”是以3种形式进行传递的。
(1)以物质形式进行传递。比如,给对方施与钱物,彼此礼尚往来,互助互益,时间长了,人情越来越重。
(2)以精神形式互相传递。比如,彼此交流思想,倾诉心肠,互通信息,相互学习,或者趣味相投,感受相近,或者彼此关爱,相互体贴,相互慰藉。这样沟通多了,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人情”。
(3)以互助形式相互传递。比如,互相帮忙解决困难,或者为对方成就某种事业出过力,说过话,办过事,等等,都可以在彼此之间换取人情。
明白了人情是怎么得到的,也就明白了人情应该怎么还。还人情是知恩图报的表现。但从处世分寸的角度上看,对别人的人情欠多了也就像负债一样,感到很有压力,或者叫活得很累。若想让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轻松,就应该适当地给予别人人情。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别人所欠下的人情就会像“涌泉”一样还给我们。
对待人情必须把握分寸,把握轻重。如果处理不当,你即便给别人施情,别人也不会接受;你向别人求情,别人也不会帮助你。更何况世上还有很多势利之徒,他们对待人情更是“看人下菜”、“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树倒猢狲散”,于是有人慨叹“人情有冷暖,世态有炎凉”。所以,如何对待人情是每个人都应该把握的大学问。
人情是一种爱心,是一种义气,更是一种恩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它积淀在人的心里,让人经久难忘,让人既有一种欣慰感,又有一种负债感。而且对这笔人情债,一旦有了偿还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回报给对方,好像除了讲义气,还了却了一桩心愿似的。
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被帮助的人就收到了一份人情。
但是人情必须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上,而且利用人情也要讲究分寸。失了分寸,人情会越做越小,路子会越走越窄;得了分寸,人情会越做越大,路子会越走越宽。
但不论是送人情还是还人情都应该考虑到对方的面子。有损于对方面子的人情只能是个负数,你不但得不到对方的关爱,还会得到对方的怨恨。面子是一种尊严,尊严是万万不可伤害的,这里的人情和面子的关系非常大,两者不可有半点疏离,不可有半点割舍。所以,中国人把人情和面子合而为一,组成一个词,叫做“情面”。
情面是送人情和还人情的一种分寸,顾及人情更要顾及尊严,尊严比人情更重要,一旦伤了尊严,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很久以前,某君去拜见当地一位首富,想跟这位首富借点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与某君2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某君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某君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有时近似于将别人看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某君写了一份借契,某君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某君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某君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贵贱立见,效果大相径庭。
人情需要时时“储蓄”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朋友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而当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时,朋友便因此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会想办法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利息便越多。
所以,我们平时送人情时,一定要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那这份人情的分量就会更大。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如果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儿们,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朋友谁都不愿意结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朋友办某种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强的态度也会让他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就像下面的这个故事,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4幕喜剧《称心如意》和5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仍记着还报。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建好“人情账户”
人情,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人情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也就是说,人情可以帮助你,但是却是一笔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的资源。所以你一定要养成“储蓄”人情的习惯,为自己开设一个“人情账户”,要开一个“人情账户”,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给人好处别张扬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出坏结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巧妙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让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2.没有一次性人情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以一种“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来结交朋友,而这种关系绝不是友谊,只是利用罢了。
某君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一次性人情事件:“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我们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刚开学,她就自荐当了班级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自从她上任后,见到我,有时干脆装作没看见,日子久了,我们就疏远了。但她有时也突然向我寻求帮助。出于朋友一场,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忙。可事后,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却无奈于心太软。就这样,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劝我放弃这份友情,这种人不值得交。当我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她伤心地流下泪,她除了我竟没有一个朋友。”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3.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收成本来就少,兵荒马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3000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给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求援,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储蓄人情不能忽视的几条经验是:
(1)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
(2)老板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力。
(3)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一来无法报答;二来感到自己的低能。
人情不可轻易“透支”
龚磊接编某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过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写了数篇之后坦白向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便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那般,你存得越多,可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领出来的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你要求的多,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结果如何?当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你们之间的感情转淡,甚至对方对你避之唯恐不及,这样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情分就此断了;第二,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簿。那么要如何动用才不至于“透支”呢?
使用人情的几个原则是:
(1)弄清楚你和对方的情分如何,再决定是不是找他帮忙。
(2)如果能不找人帮忙就尽量不找人帮忙,就好像银行存款,能不动用当然最好,宁可把这人情用在刀刃上。
(3)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4)要有适度的回馈,也就是还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助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提有存,再提还有!
(5)就算对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6)斤斤计较的人,你们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般,让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动辄找同学、朋友帮你的忙,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