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摄影文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贰编 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的门类研究

泥佛《谈谈美术摄影》

《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1930年第16期

版本情况

该文发表于《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1930年第16期。《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创刊于1929年,全称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会刊》,由北平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部发行,京城印书局印刷。

《谈谈美术摄影》一文首页

作者简介

泥佛,笔名,真实身份待考。

谈谈美术摄影

泥 佛

当我们翻看画报时,常会看到几张这样的像片——它们既不是伟人或高材生们的小影,又不是时事的写真——上面常是众人不肖一顾的片云孤石,以至于残垣枯木。虽然有时上面也有人像,但他们绝非以名望或美丽而得入伟人高材生之林的。不过为什么这类的照片还登在堂皇的画报上呢?惟一的原故就因它是“美术摄影”。

虽然上面曾说,“美术摄影的题材常是些人所不经意的东西。”但我们要认清并非凡是这些东西的照片,就一定都含有美术的成分。现在我们把美术摄影略为说明一下。

想发现出一张美丽照片的组成条件是什么,最好拿一张新手摄成的作品与先进作家的作品比较一下,我们就知道新手所摄的光线生硬,毫没有结构的意味。甚至于一张中会有许多画主,令人一眼看便觉得零零碎碎心中就讨厌了。反之一张先进作家的作品,会有柔合的光线,浓厚的调子,幽美的结构,精巧的手术,这几样也就是构成一张美术摄影的条件。

一张美术照片,可以表示出作者的心情,同是一样的题材,除去明信片作者之只求清楚外,十人会有十种不同的摄法,也就会表现出十种不同的心情;有的意境苍老,有的就会摄得恐怖……因此各张有各张的光线、调子、构图,绝不会相同。所以光线、调子、结构的优劣只可看他是不是能表示出这张画的中心趣味来决定,不能用规定的标准来评判的。

虽然在优美的作品中,精巧的手法不可缺少,但并非构成名作的主要条件。时常一张新手的作品,在曝光上有很大的错误,但我们看后并不觉得平板无聊,甚至于也会引起我们的同情。所以当我们见到一张美术摄影,除去因技术的新奇而成功者外,我们必须要用和欣赏名画一样的心情去欣赏才可以。

研读

1901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是近代最早创办的公立中学之一。从1922年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林砺儒兼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长达10年。按照他的理念,“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决非为将来某种专门之准备。要全人格的陶冶受得圆满,那么将来个性的分化才算是自然的”,学校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当年的《会刊》,其中收录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哲学、生物科学、小说、诗歌、艺术评论、翻译等,同时也具有学生办刊的热情,甚至出过一期专门声讨日本侵占东北的专刊。尽管该文是发表在一份中学校友会会刊上,读者多为校内师生,但作者文笔清新,观点鲜明,不亚于其他社会上公开发行的期刊的水准。

虽然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摄影术已经得到普及,但仍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把玩的东西,摄影仍局限于有钱有闲的知识分子阶层。摄影者和画家一样追求唯美的画意风格,美术摄影在当时得到广泛的认同。从 30年代开始,谈论美术摄影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该文写于1930年,当时人们对于美术摄影的认识还非常朦胧,但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已经能够对美术摄影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把握。“柔和的光线、浓厚的调子、幽美的结构、精巧的手术”这几点是作者所归纳出的美术摄影所应具备的要素。最后,作者提出的“我们要用欣赏名画一样的心情去欣赏(美术摄影)”为全文点睛之笔,在摄影还没有完全处于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艺术门类的情况下,作者能有这样先进的认识已非常不易。这些早期的文人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将摄影从一门“匠艺”引入艺术领域,不仅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诗情画意的摄影作品,还撰写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应该得到肯定。而这样通俗易懂的介绍性的文章对于当时的附中读者来说非常适宜,由此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感受到《师大附中校友会会刊》的水准与层次,也进一步能够了解到民国时期中学办学刊的智慧与策略。但也应该看到,当时的人们对美术摄影还缺乏更深入的探索,对美术摄影的理解还停留在“画意”的阶段,忽视了摄影的纪实特征和瞬间美感,这是时代的局限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