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为人民服务(5)

四、坚持为人民服务,对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党90周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胡锦涛同志还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实际上是号召全党要大力弘扬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新形势下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党员领导干部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从个人实践上讲,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已经丢失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人生观,滋长了“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丑恶人生观,这是新形势下社会风气不正的思想源头。因此,要从源头上端正社会风气,必须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对帮助共产党员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防治歪风邪气的滋长有重大现实意义。有人说,我不是党员干部,学不学为人民服务思想无所谓。其实,学习和弘扬为人民服务思想,对每个人都有现实指导意义。据调查,普通党员和群众中的人生观大体有五种情况:一是自私自利,不为他人谋利的人生观,在公私发生矛盾时,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二是公私兼顾、以私为主的人生观,在公私发生矛盾时,只顾个人的利益,放弃大多数人的利益;三是先公后私的人生观,在日常情况下能做到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当公私发生矛盾时,能做到让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四是公而忘私的人生观,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常常忘记了个人的私利,实际上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五是大公无私的人生观,平时能自觉做到先公后私,关键时刻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像建国前后的黄继光和董存瑞,新时代的孔繁森和沈浩等。这五种人生观,第一种不正确,第二种不高尚,第三种、第四种和第五种,都是高尚的人生观。不过,在这三种高尚人生观中,也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其中第五种属于最高尚的人生观,这是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永远值得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

(二)从干部队伍建设上讲,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党员干部比普通党员和群众的素质要高一些。然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以权谋私”的问题,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很多人的基本素质连普通民众都不如,这就影响了党的威信和战斗力。所以,当前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仅很重要,而且很紧迫。胡锦涛同志多次讲,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里说的“德”,不仅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包括道德作风素质。在执政条件下,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还是道德作风素质,核心问题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否则,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作风素质就失去了灵魂,根本谈不上提高基本素质问题。

(三)从采取有效措施上讲,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组织上讲,党政组织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三抓。所谓高度重视,就是指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在行动上也要高度重视。思想上高度重视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问题,不仅要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要深刻理解它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就能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行动上的高度重视,关键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当前正在全党广泛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三抓”:一是抓教育,不仅要抓好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而且要抓好上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抓教育既要抓宏观舆论宣传,又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使为人民服务思想渗透到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并引导他们付诸行动。二是抓培训,不仅要抓正规培训,而且要抓社会培训,重点是抓好党校培训。培训既要抓理论武装,又要抓党性修养,使党员干部通过党校培训,不仅懂得为人民服务思想在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而且能自觉运用这一理论改造思想,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三是抓管理,不仅要抓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监督检查等硬件管理,而且要抓人性化的软件管理,使管理切实有效。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政组织同心协力做好上述“三抓”,就会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党心民心,从而化为党员和民众的自觉行动。

从个人角度讲,每个人都要切实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视自我改造,认真做到“三要”。这里讲的自我改造,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里说的做到“三要”,一是要勤于学习,特别是要勤于学习“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奉献一切”等论述,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溶化在血液里,铸成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观。学习不仅要勤奋,而且贵在坚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二是要勇于实践,特别是要勇于在人民生活的第一线实践,努力帮助人民解决困难,办好事,办实事,办一切有益于民生的大事。勇于实践不仅表现在“敢言”,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敢做”。“敢做”的关键在于为民众办实事上多下功夫;“敢做”的基本要求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具体事做起。三是要善于总结,特别要善于总结自己成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努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实践证明,只有自觉做到“三要”,就能成长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

【历史脉络】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与确立

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由来已久。1939年12月,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人的问题,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次著名的演讲,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被定名为“为人民服务”。过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另一次讲话中又强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他认为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不能半心半意也不能二心一意,一定要全心全意。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做事,不管做什么都不能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或夹杂着私心杂念,一定要全心全意。

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予以强调、深化,使之最终成为党的根本宗旨。1944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看望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工作人员时指出,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他第一次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完善。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后来,他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了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性。

1945年4月,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候,我们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党中央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了升华。

4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七大上致开幕词。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4月24日,他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对此,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优良作风的一个核心内容,指出党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还形成了我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他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到“唯一宗旨”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经过七大代表认真讨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党员四项义务中,就有一项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至此,“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地位在党内正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思想动力。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其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坚持的唯一宗旨。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拓展与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处于执政地位,如何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邓小平同志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

“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同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国际青年代表团提出的问题时,鲜明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关于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都体现着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

(一)进一步肯定和弘扬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我们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摈弃资本主义道路,根本的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的利益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年—一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页)他还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转引自《人民日报》1992年10月24日《伟大的实践,光辉的篇章》)邓小平同志一贯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大决策和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