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随处可见的不知感恩(1)
牢骚满腹,抱怨无休
我付出的那么多,每月只拿那么一点薪水,真的很不公平!
那一大单生意还不是我和那个刁钻的客户谈下来的,功劳这么大,职位却还这么低微!
任务又重,时间又紧,天天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我堂堂名校的高材生,屈就在这样一个小公司里,看不见一点前途!
别人总是那么幸运,我却一次也得不到好机遇。
……
在我们身边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抱怨声。因为职场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群员工,他们对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
我们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小李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离校前,小李跟一家企业签了两年的合同,谋得了一份工作,两个月过去了,小李回家跟父母抱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水、分报纸、打文件,还要帮领导跑腿出去买东西,新来的就是打杂的命……”
一个多月后,老板安排小李去做运营部经理助理,过了一个星期小李又去找大学同学抱怨道:“听着好听,实际上什么都要干,下班时间还要陪经理应酬,晚上常常凌晨才能回家,还经常没有休息天。”
半年后,他跟同事抱怨:“这里收入低,你看你看,我同学李某月薪两万,赵某做生意一年就是上千万”。
一年以后,老板安排小李出差,负责北方的一个项目,小李来到公司驻北方办事处,三天之后跟经理说:“我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就出生在南方,我不能在这里待下去……”。
在公司两年,小李很容易就能找到抱怨的主题,找个发泄的对象,控诉命运的“不公正”,整天牢骚,仿佛无处、无时都有着无尽的怨气。他不是抱怨工作的琐碎,就是抱怨工作的困难;不是抱怨工作的待遇,就是抱怨工作的条件。对工作怨声载道,不去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不利用老板提供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锻炼其自身的能力。相反,把那些机会看做是刁难、是障碍。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抱怨型员工。
他们几乎总是在抱怨,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抱怨薪水微薄
习惯抱怨的员工往往抱着“替别人卖命、打工”等想法,不仅对工作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并且总感觉获利最大的是公司,而自己得到的太少。在所得到的工资与期望值有差距时就经常心生抱怨。
2.抱怨职位低
许多员工抱怨自己为企业辛苦工作,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却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蜗居在平凡的岗位上,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提升的机遇。于是他们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为如今的低职位而愤愤不平。
3.抱怨工作压力大
抱怨困难太多,处处不遂人意,好像工作有意跟自己做对,总是没有轻松的时候,抱怨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工作太苦太累,耗费青春、耗费心血。却从来没有把克服当前的困难,积极地“完成工作”当做头等要事来做。
4.抱怨工作平台小
许多员工自恃名校学历高材生的身份,总是抱有一步跨入管理层的幻想。让他再较低的职位上锻炼自己,就天天怨声载道: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平台……
5.抱怨机遇少
在职场中的很多人心比天高,却又哀叹命比纸薄。他们自认为拥有过人的才华,但却得不到机遇的垂青。在工作中老是怨叹自己没有发展和展现自我的机遇。
6.抱怨领导严厉、同事冷血
上班迟到要扣钱、任务执行不好要扣钱、与客户发生冲突要扣钱,处处是冷冰冰的硬性管理,抱怨领导不够体贴人,管理苛刻;同事对自己业务上不够支持,感情上不够照顾,意见不够苟同,在公司里一点温情也感觉不到。
7.抱怨环境
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办公条件太差,看着对面气派的写字楼,自己蜗居在小办公室;看着别人在繁华的都市工作,自己公司在荒凉的郊区上班。不愿意吃苦,只想享受好的工作条件,一个豪华的办公室,一套好的办公设备还有一把舒服的转椅。
……
总之,这些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环境充满了抵触情绪,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却一发而不可收。抱怨的坏情绪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了自己的整个身心,使得他们把生活中负面的东西无限放大,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不思悔改的抱怨族在抱怨的诅咒中,日渐退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生抱怨,无力回天的呢?
1.抱怨的员工态度消极,只知道消极怠世,不懂得积极改变。抱怨的员工大多任凭命运的宰割,而不是与命运抗争。
2.抱怨的员工意志薄弱,害怕吃苦,害怕困难,总是希望享受别人所带来的一切,而不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
3.抱怨的员工心智不健,只抱怨别人,而不学习别人的长处,抱怨的员工大多有一颗嫉妒的心,总是与同事攀比荣誉,却看不到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升迁不是老板一时冲动,那些职位获得升迁的人是靠业绩而不是运气。
实际上,习惯抱怨的员工缘于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没有认识到是老板给他们工作的环境和机会,没有明白是同事给予工作的支持和协作,没有体会到是工作提供了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生存的土壤。
习惯抱怨的员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在“怨”字上做文章,刻意为己自树立抱怨的对象、处处树立工作的“敌人”。他们总是心存抱怨,只知道仰仗他人的帮助,而不知道自己创造条件;只拿别人开脱罪责,却从不正视自己的责任。
用埋怨代替努力,用埋怨代替改变,这样为自己的立刻行动、投入工作设置了一道道路障。用自己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一味索取,吝于付出
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讲过一个贪得无厌的渔婆的故事。渔婆一次次地要渔夫去向金鱼提要求,从一个好的木盆到一座宫殿,从吃饱穿暖到锦衣玉食,结果终因她的贪得无厌而一无所得。职场中也存在这样一些员工,他们贪得无厌,只知道索取而忘了奉献。
深圳一家电子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便拥有一批得力的技工,成为生产骨干,解决问题能力强,一时间订单不断,利润大增。老板欣喜若狂,对这批骨干宠爱有加,频频加薪宴请,嘘寒问暖。
那个本是老实人的技工头目几年下来,满脑子只有钞票美酒,本分的他逐渐变得自私贪婪。一次酒后竟大胆萌生了一个歪念:我有一批骨干,老板没我不行,何不敲他一杠?开始是借意暗示,果然得手;继而便公开讲数,得寸进尺,私欲一发不可收拾。
稍不遂意便带头怠工,再以集体跳槽相威胁,最后竟然在外商验货之际做了手脚,使企业损失惨重。老板怒不可遏,把这批技工全部炒掉。
这个技工头从开始借意暗示、公开讲数,到最后公开威胁、做手脚的出格行为,其日渐膨胀、得寸进尺的贪欲让人瞠目结舌。自认为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就得寸进尺,漫天要价,以为公司离开自己就不能转了,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人,说轻点是太看得起自己了,说重点是不知道天外有天。大多老板很珍惜和员工合作的机会,员工合理的要求老板会尽量满足,但老板开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利,如果你已经过分的让他没有利润可图了,没有“甜点”可赚了,那他还开企业、办公司做什么了。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一个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贪婪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贪婪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
徐卫民刚到上海务工,在漕宝路隋老板经营的一家不锈钢店做杂工,每月工资800元。隋老板看他头脑灵活、肯吃苦,两个月后给他加薪100元,半年之后,隋老板又给他加了100元工资。但春节临近时,徐卫民打电话问隋老板:“你什么时候再给我加薪?”老板娘听到后对他说:“现在你干活不像刚来时的样子了,而且与另外两名员工不协作,你的加薪暂时不会考虑。”徐卫民很不快,拿起一把铁榔头,砸毁老板办公室里的电脑、控制箱、墙面大型玻璃等物。
徐卫民得寸进尺,在加薪遭拒后甚至砸毁店面,他错误地认为老板应该不断地给他加薪。这是单厢情愿的事情,在要求薪水月月见涨,年年见长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要求自己工作上进,业绩长进,对工作的付出能跟上薪水上涨的步伐。身为员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我,认识到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我们所应得到的报酬。
在老板的眼里,薪水是你自己所做的工作价值的体现,正确做人、努力做事才是加薪的根本之道。有时候企业为了关心员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他们一些恩惠。但有些员工一旦得手,什么要求都提。一旦有了开始,就必须固定化、定期化保留下去。
企业为了引进人才,会给一些员工极为优惠的条件,如好的工作条件,但他们还有很多名目繁多的附加条件:要求公司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家属的工作问题,解决上班交通工具的问题等各种名目繁多的问题。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员工,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工作的责任,又以各种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私欲占据理性,当贪婪代替付出。只问获利,不懂投入,这样的员工给自己刻绘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职场肖像,你就走上了不归路。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老板愿意跟一个贪婪的员工合作,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跟一个整天只谈条件、不谈业务的人共事。
善于揽功,独享荣耀
三国时的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虽说是一名武将,却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他为袁绍出谋划策,可袁绍不听,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他来,没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远来,我的大事成了!”可见此时曹操对他很看重。
后来,在击败袁绍、占据冀州的战斗中,许攸又立了大功。因自恃有功,许攸便在曹操面前开始放肆起来。有时,他当着众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阿瞒,要是没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在人前不好发作,只好强笑着说:“是,是,你说得没错。”但心中已十分嫉恨,许攸并没有察觉,还是那么信口开河。
有一次,许攸随曹操进了邺城东门,他对身边的人自夸道:“曹家要不是因为我,是不能从这个城门进进出出的!”
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他杀掉。
三国里的许攸由于自恃功高,狂傲忘形而最终找来了杀身之祸。在职场中,骄横自大型的员工也不受人们的欢迎。
最近一家招聘网站进行了一次调查,有超过半数的员工说自己经常被同事抢功。其中24.78%的被调查者选择默默忍受,23.78%的人选择直接找老板澄清事实,14.6%的人则选择以牙还牙,13.7%的人选择联合他人,发动群体力量,驱逐抢功小人,12.14%的人选择离开。人们对于这些抢功和骄横的人,从心底里不喜欢他们。
王年是一家出版公司的编辑,同时他还担任公司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
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祝贺。但几个月以后,他发现他的上司和下属都不怎么喜欢和自己接触了,大家都有意的回避着他。他的工作氛围明显没有以前那么轻松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