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的抗癌真经:信念由心,智慧用脑(3)
2010年春天颅内肿瘤复发,我做了伽马刀一个月后,病灶消失。但考虑到伽马刀的治疗太局限,我主动找我的化疗医生要求化疗。Y主任不同意化疗。他说治疗颅内淋巴瘤,除了MTX,没有其他合适的药。而MTX我以前已经用过了,这次复发说明肿瘤细胞对MTX已经有了耐药性。我不甘心,又找到我的床位医生,在床位医生的帮助下,我住院接受了三轮的MTX化疗。这三个疗程的化疗很不顺利,不仅副反应比以往大,而且,肾功能损伤严重。只好把化疗间隙拉大,三个疗程花了四个月才结束。但没有想到,出院后两个月,颅内肿瘤就复发了,长到两厘米大。这时候,我才不得不佩服Y主任,他当初不同意我化疗是多么英明,而我以身试法是多么无知。
肿瘤细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就像细菌对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一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凡是不能把它杀死的,将让它更强大。与肿瘤的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对肿瘤的了解不够,又不听从专家的建议。只有无畏的勇气,而缺乏理性与智慧,注定是要打败仗的。另外,那时候不懂得肿瘤是一种慢性病,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与它周旋。抱着治愈的心态,想一举全歼敌人很可能会带来相反的结局。这次化疗不仅没能杀死残存的癌细胞,还大大降低了我的免疫力,加快了肿瘤的复发。既然已经没有更好的药物可用,从那以后我便只好放弃了化疗。
3.选择鹰派还是鸽派
目前,在治疗上也可以分为激进的“鹰派”与温和的“鸽派”。鹰派主张对待肿瘤要一棍子打死,不给它喘息的机会,把一切癌细胞都扼杀在摇篮里,采取的措施为大剂量的放化疗。而鸽派则认为,肿瘤的“种子”—肿瘤干细胞是对放化疗不敏感的,也就是说目前的放化疗手段不足以全歼敌人。既然无法彻底消灭对方,就要采取相对温和的措施,在保证自身身体状况不受大的影响的前提下,控制住肿瘤的发展即可。这是一种持久战的策略。甚至有人建议采取“怀柔”的措施—仅以中草药来对身体进行调理,以期达到长期与肿瘤和平共处的目的。
跟大多数患者一样,一开始我也支持鹰派。谁不想彻底治愈肿瘤呢?在化疗方案上,我除了选择了常规的CHOP方案,还用了小分子药物MTX,还用了生物制剂单抗药物美罗华。在放疗上,若不是因为头部伽马刀的影响,我可能也会选择全脑全脊髓的放疗。
事实证明,即便我用上了当时能用的几乎全部的化疗方案,照样还是复发了。伽马刀治疗后,为了预防其他部位出问题,我主动要求再次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的MTX药物进行化疗,三次化疗结束后,仅两个月的时间又长出一个两厘米多的病灶。这说明MTX已经对我的肿瘤没什么作用了,而且,还极有可能有反作用。
这之后,我便只做伽马刀,不再化疗。刚扔掉化疗这支拐杖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不踏实的。后来,出来一个打一个,不再做什么所谓的“预防性治疗”。2010年9月以后,我基本上是依靠伽马刀活着(参见第一部分的“九年抗战”历程图)。我的这种治疗相对温和,副作用小,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目前,过度治疗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我主动要求的化疗算是不明智的过度治疗,好在因为反应较大而及时叫停。
医学是在发展的,现在医学界已经在纠正某些过激的治疗。比如,过去对乳腺癌常常采取全切、腋窝淋巴结清扫,然后大剂量化疗的方案,现在的治疗方案已经温和多了,能保乳的保乳,只需要清除前哨淋巴结,不再全部一窝端。对于早期的患者,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已经不需要化疗了。
过度放化疗不可取,排斥放化疗,把放化疗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矫枉过正。汽车的确能撞死人,但因此就停止汽车的生产合理吗?在网络上,有些人拼命攻击化疗,甚至提出“远离医院”、“最好的治疗就是不治疗”的言论,对此,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癌症的治疗是复杂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手中有很多武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中医中药,还有很关键的心态调整、饮食调整、适度锻炼等。一定要合理利用好这些武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绝使用,要多管齐下,进行必要的治疗而不过度治疗,当然也不能主动放弃治疗或片面听信单纯的一种疗法。凡是片面宣传某种单一疗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的都要慎重!千万不要走极端,千万不要让无知害了你。
(六)治疗结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手术、放疗、化疗,这治疗癌症的“三板斧”结束以后,千万不要认为万事大吉了。因为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一种全身的疾病。形成肿瘤要许多年,治好肿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手术、放化疗铲除“杂草”以后还要努力并坚持不懈地改良“土壤”,以防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于2007年6月手术,7月至第二年4月化疗,中间穿插20次放疗。从2008年4月治疗结束至2010年3月颅内复发差不多两年时间。本来这两年是宝贵的康复期,是把身体调理好的绝佳机遇。可是我没有抓住,实在可惜。这两年的康复期与前面16个月的康复期何其相似。为何一再重蹈覆辙?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自己不做改变,这样的事情就会一直重复下去。自助者天助,自己不努力,神仙也帮不了你。
—总结起来,在康复期,我有以下环节没有做好:
(1)对肿瘤认识不足,不懂得手术放化疗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肿瘤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总结自己患癌的心理精神因素、生活习惯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全方位地去改善与克服,尽快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到和谐、自然、健康的状态,让身体土壤不再适合肿瘤细胞的生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而且,要一直坚持这样做下去,即使过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也不要掉以轻心。
(2)治疗结束以后,我们就像战场上下来的士兵,一旦精神上松懈下来,很多问题就会出来。治疗结束后,很多人如释重负,觉得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生活好像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但由于对自己的康复没有把握与信心,工作上也不敢做长远的打算,总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点观望的意思。什么理想、抱负、人生目标,都是很遥远、很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的迷茫、消极、无力感一点也不比放化疗的副作用小。
回首九年抗癌路,我与大多数人一样,生病之初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依赖性太强,把医生当成救世主,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而忽视了自己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肿瘤可以被切除,被放射线烧死,被化疗毒死……但是,如果不改变产生肿瘤的“土壤”,肿瘤的复发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改善“土壤”?主要不是靠医生,而是靠自己。目前,病友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土壤”,比如:调整饮食作息、调整心态、适度锻炼等。然而,我们必须要看到,“土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必须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地为了改善“土壤”而做全方位的努力,才有可能避免肿瘤的复发。
努力过了,未必能行;但是,不努力,一定不行。我们每一个患者,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扼住命运的喉咙,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自己的上帝。
二、坦然接受患癌的事实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奖赏”。
—摘自《恩宠与勇气》
“我真倒霉,我这辈子没做过坏事,怎么会是我?”
这是很多人患癌后的第一反应。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百姓,不管你道德高尚还是坏事做尽,不管你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绝对不会生癌。上帝没有给任何人打过癌症疫苗,谁都有患癌的可能。既然别人没得癌症,你得了,那么,在你身上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原因与做没做坏事没有任何关系,千万不要给癌症烙上道德的印记。
你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是的,我当时也是这样。也许正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得癌症,所以,才没有为预防癌症而付出任何努力,才会比别人患癌的概率大。
你说,“我还没退休,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可是,那些得白血病的小孩子还没来得及上学……与那些未成年患者相比,我30岁患癌,已然结婚生子,为人夫,为人父,我已经很知足了。
癌症来了,这是既定事实,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谁也替代不了你。不管你能否接受,事实就是如此,与其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消极悲观,不如勇敢面对。既来之,则安之。不仅仅是癌症,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认真冷静分析一下,什么是我们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患癌已成定局,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唯有面对癌症的态度。消极悲观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雪上加霜,加重病情;而积极乐观则有一线希望。
你将如何选择呢?
三、勇敢迎接命运的挑战
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只有坦然接受命运并奋力拼搏的人才能得到这份祝福。
一觉醒来,呕吐不止。从那天开始,我的人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而且,很有可能我的生命会在某一天突然停下来。上有老,下有小。该怎么办?毫无办法,唯有坚强面对。如果那时候我知道九年后我还能活着,我一定会举杯庆祝。但是,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就像现在仍然不知道将来能活多久一样。只不过,现在比当初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超脱。当时的我,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是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生活还得继续。7月患病,8月搬家并手术,9月把刚满两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10月把父母送回山东照顾家人……我的生活没有停步,我按部就班,有条不紊。8月12日做伽马刀手术,8月15日恢复上班,我的工作没有放弃。两个农村人来到举目无亲的大上海,贷款买房,养家糊口,这份工作也没法放弃。
生活必须继续。而且,或许也只有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才能尽量把自己从患癌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恐惧只是你心里的一个想法,令你害怕的只是你自己的思想。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好的期待上,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就会把恐惧抛到九霄云外。
生癌了,生活回不到从前了。从此以后,与疾病抗争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复发了去看病,身体一旦允许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白天晚上平时周末,我每天来办公室工作。当我累了、头疼了、病了,不管白天晚上平时周末,我都会马上停下来,该休息休息,该看病看病。一旦好了,继续我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充实而喜悦,这也是治病的良药。当然,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也很不理解这样的人,但现在经此磨难,我已能够理解别人对现在的我的不理解。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大家好心劝我一定不要太累,我懂的,我怎么会拿生命开玩笑?套用史铁生的一句话:我的专业是生病,我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在搞科研。我不像乌龟,一直拼命爬呀爬;我也不像兔子,要么睡大觉,要么拼命跑。我像蜗牛,虽然缓慢,但我一直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前进,再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人生的风景已经尽收眼底、刻在心里……
海伦·凯勒说,上帝把一扇门关闭的同时,将另一扇门打开了。但我们常常懊恼万分地看着那扇关闭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已经为我们敞开的门。濒临绝境非但不是命运的残酷,反而是命运的巨大恩赐。生命因磨难而得到升华,在生命的土壤里,磨难正是最肥沃的养料,生命之树定会更加郁郁葱葱。
四、看穿生死,活在当下
杨荻说,“三个人,是前世修来的相聚。这相聚,在三个人时也就到了巅峰,然后就是接受分离。叶子总会在秋天一片一片下坠,并且永远没有在春天里复苏的可能。讨了相聚的欢乐,又给以分离的痛苦……”,而我与妻子、儿子三个人才刚刚聚到一起,难道就要分离吗?
我们之所以恐惧死亡,不外乎是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与对亲人的责任。我想,人在临终前最留恋的肯定不是车子、房子、票子这些所谓的“成功”的标志,最留恋的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吧。30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正如于娟[4][3]所说的那样,如果我死了,我爸妈就是老年丧子,我老婆就是青年丧夫,我儿子就是幼年丧父,好好活着是避免这人间三大悲剧的唯一办法。
面对肿瘤,我不是没有恐惧。我也曾心灰意冷,也曾消沉悲观。然而,当我认认真真把死亡这回事想明白以后我便坦然许多。
其实,无论多么辉煌的人生都难免一死,这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一生下来就在慢慢走向死亡,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看起来似乎非常遥远而忽视了这个问题而已。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归宿,并不是只有生了肿瘤的人才会死亡。一百年后,当下的所有人几乎都不存在了。谁也不必惋惜谁,谁也不必同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