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创意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每天突破一点经验定势(2)

有一个商人想推销他的气压表,为了证明气压表的灵敏度和实用性,他找到了工作性质不同的三个人,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工程学家和一个画家,让他们分别用气压表来测量一座塔的高度。于是,他们利用职业特点,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塔的高度。物理学家的做法是,他登上塔顶,通过手表来计时,然后轻轻松手让气压表作自由落体运动,并且记录下气压表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最后再根据自由落体公式,计算出了塔的高度。但是物理学家这种使用气压表来计算塔高的办法,商人并不满意。轮到了工程学家,他的做法是,先在塔底测量了一下大气气压,然后登上塔顶又测量了一次气压,得到塔底和塔顶气压的差值,再根据每升高12米气压下降1毫米汞柱,最后计算出塔的高度,商人非常满意。最后轮到画家,这对于画家来说,可能是个难题,因为他没有物理学家的学识,也没有工程学家的经验,但是这倒也不是件坏事,因为他没有经验,更谈不上思维定势,所以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选择。于是画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把气压表送给看守塔的人,作为交换条件,他让看守塔的人到储藏间把塔的设计图找出来,通过看了塔的设计图画家得到了塔的精确高度。商更高兴了,因为画家寻找到的设计图,精确地验证了工程学家用气压表测量塔高的结果。

看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候也会成为人们的思维障碍,暂时抛弃你的经验,你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就曾经说过:“一个人按照旧的办法办事,在生活上是许可的,但在经营上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面对我们既有的经验,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应该吸取其中有实用意义的部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经验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于那些妨碍束缚我们进行创意思考的陈旧经验,一定要抛弃。

克服你的经验思维

经验能影响我们对新问题的解决,那么如何改变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第一,学会经验的迁移。在已解决的旧有问题与将要解决的新问题之间寻找类似的方面,看看以往经验对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在迁移过程中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某一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三是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前两个要素是已知的,后一个要素是未知的。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把以前诸多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升华,再重新寻找使新问题得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这就是经验迁移的过程。

“发明大王”爱迪生思路开阔,善于创意。他搞科学研究擅长采用“系统研究法”来积极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比如,他认为电灯只不过是属于整个系统中的一环,还有其他一系列的东西,如发电机、仪表、开关以及许多零件都应属于这一系统。这种“系统思想”曾使爱迪生迸发了持久的创意激情,并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思维方式对于考虑同类性质问题的确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解决不同性质问题时,如果生搬硬套这种知识,又往往会造成凝固、僵化的思维局面,不利于新的问题解决。

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花了3年时间研究直流输电线路和输电系统问题。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输电距离最远还是不超过3千米。正当爱迪生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看到了在国外最新采用的通过变压器来升高电压、减少电能消耗的输电系统,深受启发,于是对这一新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把从发电机发出的直流电变成高压交流电,取得了远程大规模输电的圆满成功,从而克服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多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联想属于思维的深层次,更具灵活性。它不易受条条框框的制约,能跳出知识和经验思维的束缚,从更多的角度,以更新的方式,使问题在瞬间找到解决的办法。联想离不开一定的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没有记忆表象,联想也就无从谈起。联想的本质是新形象的创意,其最主要特点是形象概括性,也就是说,它是借助于具有一定程度概括性意向的联结与组合。联想是创意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能使我们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思维插上翅膀,超越逻辑思维的束缚,使思维达到新的境界。

联想是人的头脑中种种记忆表象联系的纽带。学会联想能丰富你的思维内容,更新你的思维方式,使你从经验思维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新的思维境界。

第三,在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要学会从其他不同学科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如一道数学题,既可以用代数方法解,也可以用几何方法解,甚至还可以用三角方法解。再如要解决生物学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从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以及社会学、战略学、决策学等诸多学科进行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又比如,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物理学习,学习物理的知识又有利于化学的学习。这就是学科间的“触类旁通”。这样的迁移有利于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概括与分析,并能与面临解决问题之间的产生联系。当然,知识和经验迁移的成功与否也与一个人的心理、生理状态及工作方法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任何具体问题都是综合的,所以,运用诸多学科和方法对具体问题作综合分析,对于克服经验思维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不断拓宽思路,头脑才能豁然开朗,使问题的答案迅速产生。

有重塑自我的勇气

公元前333年的冬天,古希腊的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进入亚洲的格尔迪奥恩城。城中的神庙内有一个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十分难解。据当地流传的神谕说,谁能解开这个绳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之王。

尽了最大的努力,亚历山大都没有把它解开。最后他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遵守他人的规则呢?我要建立自己的规则。”说罢便拔出佩剑,将绳结一劈两半。

后来,亚历山大果真成为亚细亚之王。

我们要提高思维能力,就要有敢于打碎自我,重塑自我的勇气,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旧有的规则,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我们所面对的新问题。要在原有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观念上进行变革,因为这会改变你整个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发展火箭技术时,遇到了一个难题:火箭的推动力不够,摆脱不了地心的引力,不能把大型的人造卫星送入运行轨道。怎么办呢?当时不少人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比如改进火箭助推剂,或者增加火箭串联的数量,以进一步增强推动力。但事实证明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

后来,中国的科学家集思广益,突破了以前所形成的思维习惯,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就是在火箭的下面再捆绑四个小型火箭,以增加火箭飞行时的助推力。经过严密的计算、科学的论证和几次实践检验,这个办法终于获得成功。这样一来,火箭的初始动力的速度就达到了摆脱地心引力的程度。于是,一个长时间使专家们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由于这样一个新设想的提出,很快便得到了解决,从而使中国的航天技术迅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中国新型的捆绑式长征系列火箭。这为以后的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破经验定势,还要善于把看起来无关联的事物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改变原有的思路,直到出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比如,我们首先可以列出所面对的各种事物或各种问题,然后提取它们相关联的属性,然后利用想象力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寻找新的思路。

我们常常会把某些习惯视为理所当然,殊不知许多偏见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想一想,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项目,有“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之分,以性别来划分奖项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不也一样荒谬吗?但是我们愿意接纳它,其原因不外乎习以为常,从没想过要质疑。为什么不是该颁奖给“最佳白人男演员”“最佳黑人男演员”或者“50岁以上的最佳女演员”?所以,如果一件事情在我们生来就已经存在,自然会把它纳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很难对它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们还可以利用类别变动法来克服经验思维定势的束缚,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打破思维认知功能上的固有性。如列举出“盒子”的不同用途,如装水果、装衣服、装玩具都属于“容器类”。我们还可以从“装饰类”“玩具类”等不同角度列举其用途,达到扩展思维认知功能视野、提高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下面再介绍几种能够突破经验思维定势的技巧与方法。

对于外界的信息,我们大部分是通过感觉得来的,而在我们所有的感觉中,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5%以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过分发展的视觉反而妨碍了其他感觉功能的发挥。下面这个训练,就是通过暂时取消视觉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其他感觉的功能,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的外界信息,冲淡单纯依赖视觉形成的思维定势。

用一块黑布蒙上双眼,也可以直接闭上双眼,控制自己不看外界的物像。首先在室内走上一圈,再到室外自己熟悉的地方走一圈,最后可在一位朋友的引导下,到陌生的地方走上一圈。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依赖你的听觉和触觉的方向感与平衡感。这样训练几次,你在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上肯定会有新的理解与收获。

走不出眼前的困境,说明就没有走出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而只有突破思维定势,才能突破眼前的障碍。要超越自我,就要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多质疑,多提出问题,多从相反的角度去考虑,多做一些与自己习惯和爱好相反的事情。喜水的不妨登山,坐船的可以改为乘车,下棋的不妨打球,等等,这都是打破思维定势不错的途径。

我们也可以参考国外思维训练师称之为“乔治热身练习”的办法来打破思维定势的影响,以区别日常习惯性思维中的合理部分与不合理部分。

(1)在家里看喜剧时,你会不会大声笑出来?会不会跟在电影院里看喜剧一样频频大笑,而且笑得那么放肆?为什么?

(2)如果你穿70码的鞋,有一双鞋标着66码,却很合脚。你会不会拒买这双鞋?为什么?

(3)你第一次抽烟或第一次喝酒,是独自一个人,还是跟其他人一起?

(4)你有没有向医生请教过与医药无关的问题?为什么?

(5)你喜欢歌剧吗?为什么?

(6)如果政府拿走你财产的10%,你会大发雷霆吗?

(7)你的观念与信仰是否跟父母相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