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
陈金钊更新时间:2019-11-22 16:54:05
最新章节:结语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当下,法律修辞研究已出现微观向宏观的转向。过往法律修辞研究集中在法律语言,侧重法律语言语词、表达、结构研究,现如今,法治话语成为法律修辞研究的重点。法治中国建设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同时推进,这其中建构法治话语及塑造法治意识形态是重中之重。建构法治话语及塑造法治意识形态以遵守规则为前提,以依法裁判为表征,而遵守规则与依法裁判内涵需要在现实语境中重新定位。遵守规则不是死守规则、机械解释法律规范含义,依法裁判不是僵化适用法律规范,不只是追求司法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也是法治中国建设必不可少的价值追求。如何实现裁判的合理性是当下需要反思的问题。实现裁判的合法合理性离不开具体的法律方法,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及其法律修辞方法的适用在司法裁判中已成为常态,其具体思维引导功能更加凸显。需要指出的是,裁判的合理性承载了诸多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司法裁判提供了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或者称为道德规范要想发挥规范性作用,必然要融入到法治建设当中,因为道德规范的规劝性不足以抵挡当下道德涣散社会语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法治建设不是口号,融入需要具体方法,融入立法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法律需要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融入执法与司法。其实,当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也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各种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具体价值具有历史维度。不同的社会语境孕育了不同的法治形态,法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立足于具体的语境。当下所讲的法治价值多来自于西方,但没有普世的法治,更没有普世的价值,价值结合语境就会出现差异。法治中国建设需要立足中国语境,需要继承与发扬传统道德美德。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1-25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结语
- 三、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审查:结果的评估
- 二、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核心:相似性及类推结构的运用
- 一、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前提:法律漏洞的存在
- 论类比推理的司法适用——以陈莺与罗荣耕、谢娟如监护权纠纷为例
- 结语
- 四、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因素的具体应用
- 三、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因素分析
- 二、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的必要性
- 一、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理论检讨
陈金钊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10版)
本书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等,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法律23.1万字 - 会员
律师的意义
本书内容涵盖律师的意义、修养、商业伦理、学徒之路,探讨了诸多历久弥新的律师问题:做律师有什么意义?人类究竟出于何种需要,何种考虑,硬生生发明了一个叫作律师的职业?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晚清中国为什么要引进西方律师制度,又是怎样发展到五六十万律师之众的?儒家文化,律师何为?什么样的律师才是大律师?为什么圣贤哲睿贬抑律师者众多?律师是不是知识分子?律师是不是商人?律师为什么是自由职业者?收费是不是律师的法律27.5万字 - 会员
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
本书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科法学,展示了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作者对社科法学从追随到反思再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对社科法学的系统性思考。本书着力对法律的社会科学、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三种知识类型进行研究,采取总分模式,共分为四编。法律28.1万字 - 会员
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本书通过对“架构”这一网络法原初概念的重新理解,解释数字生产方式的出现如何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和政策调整,“架构”不仅是规制性手段,也是生产性空间,集中代表了数字生产方式需要法律保护的核心利益,围绕这一利益诉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生产过程和控制过程的一体两面,以及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的内在逻辑。法律26.6万字 - 会员
意外事故的综合救济机制研究:历史与比较的考察
本书以新西兰独特的意外事故综合补偿机制的历史演进为核心,呈现了新西兰《意外事故补偿法》(ACA2001)的全貌,同时纳入对澳大利亚、瑞典、美国和日本等四个典型国家的意外事故救济机制的历史和比较考察。通过历史和比较的考察,旨在以他山之玉为我国现有意外事故所致人身伤害的救济机制的整合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法律29.8万字 - 会员
奇点临近:迎面而来的技术变革与法学家的课题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着眼中日学术交流,不但描述了日本刑法乃至国际刑法的历史与现状,追忆了中日刑法学交流中中方的重要推手“北高南马”(高铭暄、马克昌),思考了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带来奇点临近时法律学者的使命;下编着眼历史流变中的中日关系,作者用历史的、比较的、系统的方法,对中日关系及东亚发展作出梳理和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中日置身其中的亚洲特别是东亚未来的关注,以及对亚洲、对人类当下及未来命运的法律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