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16 04:48:46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Go语言修炼必经之路
第1章 深入理解Go语言协程调度器GPM模型
1.1 Go语言“调度器”的由来
1.1.1 单进程时代不需要调度器
1.1.2 多进程/多线程时代的调度器需求
1.1.3 协程提高CPU的利用率
1.1.4 Go语言的协程Goroutine
1.1.5 被废弃的Goroutine调度器
1.2 Go语言调度器GPM模型的设计思想
1.2.1 GPM模型
1.2.2 调度器的设计策略
1.2.3 go func()调度流程
1.2.4 调度器的生命周期
1.2.5 可视化GPM编程
1.3 Go调度器调度场景过程全解析
1.3.1 场景1:G1创建G2
1.3.2 场景2:G1执行完毕
1.3.3 场景3:G2开辟过多的G
1.3.4 场景4:G2本地满再创建G7
1.3.5 场景5:G2本地未满再创建G8
1.3.6 场景6:唤醒正在休眠的M
1.3.7 场景7:被唤醒的M2从全局队列批量取G
1.3.8 场景8:M2从M1中偷取
1.3.9 场景9:自旋线程的最大限制
1.3.10 场景10:G发生阻塞的系统调用
1.3.11 场景11:G发生非阻塞的系统调用
1.4 小结
第2章 Go语言混合写屏障的GC全场景分析
2.1 Go V1.3标记-清除算法
2.1.1 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算法的详细过程
2.1.2 标记清除算法的缺点
2.2 Go V1.5的三色标记法
2.2.1 三色标记法的过程
2.2.2 没有STW的三色标记法
2.2.3 触发三色标记法不安全的必要条件
2.3 Go V1.5的屏障机制
2.3.1 “强-弱”三色不变式
2.3.2 插入屏障
2.3.3 删除屏障
2.4 Go V1.8的混合写屏障
2.4.1 混合写屏障(Hybrid Write Barrier)规则
2.4.2 场景1:堆删除引用,成为栈下游
2.4.3 场景2:栈删除引用,成为栈下游
2.4.4 场景3:堆删除引用,成为堆下游
2.4.5 场景4:栈删除引用,成为堆下游
2.5 小结
第3章 Go语言内存管理洗髓经
3.1 何为内存
3.2 内存为什么需要管理
3.3 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内存的
3.3.1 虚拟内存
3.3.2 MMU内存管理单元
3.3.3 虚拟内存本身怎么存放
3.3.4 CPU内存访问过程
3.3.5 内存的局部性
3.4 如何用Go语言实现内存管理和内存池设计
3.4.1 基于Cgo的内存C接口封装
3.4.2 基础内存缓冲Buf实现
3.4.3 内存池设计与实现
3.4.4 内存池的功能单元测试
3.4.5 内存管理应用接口
3.5 Go语言内存管理之魂TCMalloc
3.5.1 TCMalloc
3.5.2 TCMalloc模型相关基础结构
3.5.3 ThreadCache
3.5.4 CentralCache
3.5.5 PageHeap
3.5.6 TCMalloc的小对象分配
3.5.7 TCMalloc的中对象分配
3.5.8 TCMalloc的大对象分配
3.6 Go语言堆内存管理
3.6.1 Go语言内存模型层级结构
3.6.2 Go语言内存管理单元相关概念
3.6.3 MCache
3.6.4 MCentral
3.6.5 MHeap
3.6.6 Tiny对象分配流程
3.6.7 小对象分配流程
3.6.8 大对象分配流程
3.7 小结
第4章 深入理解Linux网络I/O复用并发模型
4.1 网络并发模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4.1.1 流
4.1.2 I/O操作
4.1.3 阻塞等待
4.1.4 非阻塞忙轮询
4.1.5 阻塞与非阻塞对比
4.2 解决阻塞等待缺点的办法
4.2.1 阻塞死等待的缺点
4.2.2 解决阻塞等待的办法1:多线程/多进程
4.2.3 解决阻塞等待的办法2:非阻塞忙轮询
4.2.4 解决阻塞等待的办法3:select
4.2.5 解决阻塞等待的办法4:epoll